雁后歸/臨江仙 其一 雁后歸
巧剪合歡羅勝子,釵頭春意翩翩。艷歌淺拜笑嫣然。愿郎宜此酒,行樂駐華年。
未是文園多病客,幽襟凄斷堪憐。舊游夢掛碧云邊。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巧剪合歡羅勝子,釵頭春意翩翩。艷歌淺拜笑嫣然。愿郎宜此酒,行樂駐華年。
未是文園多病客,幽襟凄斷堪憐。舊游夢掛碧云邊。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巧手剪制出合歡圖案的絲羅花勝,釵頭的春意輕盈流轉。唱著艷曲淺行拜禮,笑容美好動人。愿郎君飲下這杯酒,讓歡樂留住青春年華。我并非像司馬相如那樣多病的文園令,只是內心的凄涼令人憐憫。舊日的游蹤如夢境懸掛在碧云邊。人歸來落在大雁之后,思緒卻在花開之前已萌發。
合歡羅勝子:合歡圖案的絲羅花勝,古代婦女頭飾,象征和合歡樂。
羅勝:絲羅制成的勝形首飾,勝為古代首飾,多為吉祥圖案。
文園多病客:借指司馬相如,相如曾為文園令,且體弱多病,此處代指多病之人。
幽襟:隱秘的情懷、內心。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化用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寫歸期晚于雁,思念早于花開。
此詞或為代言體,模擬女子口吻抒情。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詞人觀察女子生活細節,結合春日歸雁、花開等節令意象,觸景生情而作,反映古代女子對離人思念的普遍心境。
全詞上片寫女子與郎君歡聚時的溫馨場景,下片轉寫獨處的凄涼與對舊游的追憶,通過“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的矛盾時空,突出歸期之遲與思念之早。語言細膩,情感真摯,是婉約詞中刻畫女子情思的典型之作。
君于我厚矣,不鄙謂我語。所云詎無繆,政自出肺腑。聞君道賢伯,老輩具風矩。門中足師法,豈復假外取。親賢遠不肖,此事已為主。性情端且厚,俊哲必樂與。文字藝之末,費日浪自苦。但當勤讀史,大義了今古。自居在何等,肯作流俗伍?知君多良友,走也豈足數。離居儻相憶,莫哂渠言腐。
一杯連坐兩髯棋,數片深紅入座飛。十分瀲滟君休赤,且看桃花好面皮。
道誼交情重,江湖別意深。清樽聊此話,何日更同斟。慷慨悲時事,蹉跎愧壯心。向來憂國淚,相對各沾襟。
帝城風雪苦飄零,何意南天到客星。埋沒乍看雙劍紫,浮沈猶傍一氈青。桃梅拂坐春相麗,苜蓿行杯午未停。莫戀橫經函丈底,碧山時過子云亭。
節物都何晚,佳辰容易過。黃花不足念,當奈酒杯何。
一函香骨埋沙漠,魂魄多應繞漢庭。惟有春風知此恨,年年吹拂草痕青。
萊州洋內浪頻高,碇鐵千尋系不牢。傳與海神休恣意,二三升水作波濤。
花下拋書枕石眠,起來閒漱竹間泉。紙窗石鼎灰猶煖,殘燼時飄一縷煙。
百萬貔貅擁御閑,灤江如帶綠回環。勢超大地山河上,人在中天日月間。金闕觚棱龍虎氣,玉階閶闔鷺鴛班。微臣亦有河汾策,愿叩剛風上帝關。
蠢彼鼪鼯,嗟爾何為,敢瞰長淮。遣詩書元帥,又勞指畫,神仙壽日,不放襟懷。略已三年,可曾一笑,天豈慳吾老子哉。諸人者,且攜將雅頌,留待磨崖。我姑酌彼金罍。便小醉、寧辭鸚鵡杯。問今何時也,子其休矣,有如此酒,奚取吾儕。帝曰不然,政須卿輩,作我長城惟汝諧。凝望處,見紅塵飛騎,捷羽東來。
滿意故山林壑美,天教佚老吾廬。醇風還記我生初。雞豚喧社叟,幡鼓樂靈媭。一覺黃粱猶未熟,眼前百鬼千狐。漫驚東野隘天衢。有山焚介子,無地著潛夫。
一家區宇忽三分,齷齪車書曷足論。定有伊姜為佐輔,忍教鴻雁各乾坤。
弄舟朅來南塘水,荷葉映身摘蓮子。暑衣清凈鴛鴦喜,作浪舞花驚不起。殷勤護惜纖纖指,水菱初熟多新刺。
曲澗跳珠碎,叢山疊翠濃。竹新敷影薄,閒看倚枝筇。
與子同出都,十六年于茲。子今復入都,良甚喜以悲。兩兄雖未老,皆異年少時。事業那可說,所憂寒與饑。我如風中船,奔濤猛相持。不怨漂流苦,但恨常乖離。何時得停泊,甘心趨路岐。向來盛負氣,不自謂我非。進士棄不求,從人詬狂癡。念子行入世,科第政所期。閩士多褊狹,此語古已譏。器閎乃受大,要須力戒之。何物益神智,讀書烏可遲。吾今之所行,世人詎見知。似傲非慢侮,似倦非摧頹。寸心虹貫月,子胡愁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