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元高兄弟東上 其一
前歲親從月殿回,素娥引領到瑤臺。
桂枝指點教先折,仙籍披陳看后來。
恰見拱辰名字接,一如公序弟兄魁。
預將消息而今報,好作百花頭上梅。
前歲親從月殿回,素娥引領到瑤臺。
桂枝指點教先折,仙籍披陳看后來。
恰見拱辰名字接,一如公序弟兄魁。
預將消息而今報,好作百花頭上梅。
前一年我剛從月宮返回,嫦娥引領我來到美玉砌成的瑤臺。她指點著桂枝讓我先折取,又展開仙籍查看后來人的情況。恰好看到你們兄弟的名字如星辰拱衛北極般相連,就像當年宋庠宋祁兄弟那樣成為魁首?,F在我提前把這喜訊告訴你們,希望你們能像早春綻放的梅花,開在百花之先。
月殿:月宮,此處借指科舉考場或及第后的榮耀之地。
素娥:即嫦娥,神話中的月中女神,此處喻指助力科舉的祥瑞象征。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所,這里指科舉成功后的崇高地位。
桂枝:喻指科舉功名,因“折桂”為科舉中第的代稱。
仙籍:指科舉登第的名冊,古人以登科為“登仙”。
拱辰:如星辰環繞北極星,喻兄弟名次相連、關系緊密。
公序弟兄:指宋代宋庠(字公序)與其弟宋祁,二人同科高中,宋庠為狀元,宋祁為探花,傳為佳話。
百花頭上梅:以早開的梅花喻指科舉中拔得頭籌。
此詩為送別王元高兄弟赴京應試(“東上”)所作。宋代科舉興盛,文人常以詩贈別預??贾?。詩人借月宮折桂、兄弟聯魁等典故,既呼應科舉文化傳統,也暗含對王氏兄弟才學的肯定,創作時當懷欣喜期待之情。
詩以“月殿”“折桂”等科舉意象為核心,通過神話想象與歷史典故,生動表達對王元高兄弟科舉奪魁的祝愿。語言典雅,用典巧妙,情感真摯,是宋代送別應試詩的典型之作。
十年去國真悠悠,祇今便可行歸休。平生意氣羞牛后,去踏金鰲頂上游。
蒼松當幽厓,自謂傲歲寒。移來華屋間,屈節若所安。無復霄漢志,未直先摧殘。將與花卉同,嫵媚令人歡。草木亦有知,何顏見芝蘭。
濛濛煙雨忽晴開,坐覺群山爽氣來。誰向此間尋賀老,相逢莫放酒船回。山似圍屏六曲開,小溪如帶傍山來。結廬溪北對山住,俗駕何妨且勒回。柴門無事晝慵開,杖履誰曾得得來。隔岸野花隨處發,護巢幽鳥傍林回。
落花飛絮。杳杳天涯人甚處。欲寄相思。春盡衡陽雁漸稀。離腸淚眼。腸斷淚痕流不斷。明月西樓。一曲闌干一倍愁。
塔影悠悠入晚鐘,古城深樹酒旗紅。憑窗一望一朦朧。惹恨無邊牽夢雨,消魂不盡落花風。人生何意又匆匆。
翩翩旌節嶺西年,賓客同臨五嶺煙。雪苑枚乘推祭酒,蘭臺平子正歸田。三江暖愛初晴日,雙峽寒驚欲雪天。蝴蝶文章君自足,休論孔雀有金錢。
人生本乎祖,此乃先哲言。譬木有其本,譬水有其源。源深流則長,本固末自蕃。山陰有王氏,鄉邑稱名門。閱歷世代久,譜諜幸斯存。昭穆既弗紊,支派一何繁。諸孫宰弋陽,德性猶春溫。涖政日多暇,修譜貽后昆。匪惟知所重,宗族賴以敦。
吾家群從兄有四,兩者是兄兩者弟。少者奕奕負奇氣,更復溫良得吾意。一傾十斗不辭醉,至竟此酒為身累。嗚呼衰年得歸亦不惡,誰與銜杯共歡謔。
雉子斑,離其母,來遨游田間。田間多稻禾,人于其所復張羅。倏忽被縶,不能高飛。前有鳥,乃是其母,羽毛摧披大堪哀。迫欲救之已焉哉。相咎此稻禾,為生復為菑。曷不睹南溟垂天之鳥,千里萬里一徘徊。雖有矰繳,青天曷猜。
久別欣會合,將離懷繾綣。何況夙心親,家居接鄉縣。念子五云秀,束發異群彥。明經掇賢科,立志挺高狷。溫潤玉無瑕,精勁金百鍊。荊益奠大藩,白簡佐司憲。雍雍春陽度,肅肅秋霜面。幽隱亟咨諏,貪濁嚴懲勸。蜚英達宸聰,登崇自廷薦。南京根本地,都臺紀綱建。秉誠敷獻替,致明決議讞。孤特昔張升,正貞今趙抃。昨者考績來,謁帝大明殿。引疾卻奏函,歸展膺天眷。夏初氣清和,楊花競飛燕。豈無一斗酒,衰老違郊餞。贈此玉梅花,聊慰情所戀。期共保清素,歲暮長相見。
寶緯紊宗。神經越序。德晦河晉。力宣江楚。云雷兆壯。天山繇武。直發指河關。凝精越漢渚。秋風起。塞草衰。雕鴻思。邊馬悲。平原千里顧。但見轉蓬飛。星嚴海凈。月徹河明。清輝映幕。素液凝庭。金笳夜厲。羽轊晨征。斡晴潭而悵泗。枻松洲而悼情。蘭涵風而瀉艷。菊籠泉而散英。曲繞首燕之嘆。吹軫絕越之聲。欷園琴之孤弄。想庭藿之馀馨。青關望斷。白日西斜。恬源靚霧。壟首暉霞。戒旋鹢。躍還波。情綿綿而方遠。思裊裊而遂多?;洆羟刂兄?。因為塞上之歌。歌曰:朝發兮江泉。日夕兮陵山。驚飆兮瀄汨。淮流兮潺湲。胡埃兮云聚。楚旆兮星懸。愁墉兮思宇。惻愴兮何言。定環中之逸鑒。審雕陵之迷泉。悟樊籠之或累。悵遐心以棲玄。
鴻鵠將分飛,徘徊在中道。豈為飛不前,念此離群故。作客嘗畏人,為士復不遇??这乓淮缧?,終鮮塵埃顧。名美易為毀,容美易為妒。愿子匣雙龍,毋令吼煙霧。
十日嗟余病,扁舟見汝情。清秋來舊侶,子夜囀新聲。天地容吾黨,文章誤此生。但教千日醉,不必問陰晴。
淑氣偏鐘海岳靈,吳山幾點落晨星。巉巖緩步輕千仞,浩蕩于今識八溟。渺渺煙云詩里畫,陶陶春酒醉中醒。當湖多少閒風景,不為龍湫著一亭。
曾是君王侍從臣,石渠文藻動儒紳。廿年湖??这艍?,六省臺垣重看人。遙憶靈光能作賦,即看汶水更知津。觀風南國堪誰采,野史名山只自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