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三首 其三 續漁歌
中年多辦收身具。投老歸來無著處。
四肢安穩一漁舟,祗許樵青相伴去。
滄洲大勝黃塵路。萬頃月波難滓污。
阿儂原是個中人,非謂鱸魚留不住。
中年多辦收身具。投老歸來無著處。
四肢安穩一漁舟,祗許樵青相伴去。
滄洲大勝黃塵路。萬頃月波難滓污。
阿儂原是個中人,非謂鱸魚留不住。
人到中年就多準備些隱居的物品。年老歸來卻無處安身。四肢安穩地待在一艘漁舟上,只允許婢女樵青相伴同去。水濱之地遠勝那塵世的道路。那萬頃月光下的水波難以被污染。我本就是這隱居生活中的人,并非是因為鱸魚才留在此處。
收身具:隱居的物品。
投老:到老,臨老。
樵青:唐顏真卿為刺史時,有一婢女名樵青,后泛指婢女。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用來指隱士居住之地。
黃塵路:指塵世的道路。
滓污:污染。
阿儂:吳地方言,指我。
個中人:此中之人,指隱居者。
鱸魚:西晉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想到家鄉的鱸魚膾,便棄官而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詞中可看出是作者中年之后的作品。當時可能社會紛擾,作者對塵世生活感到疲憊,從而產生歸隱之心,創作此詞表達自己的志向。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歸隱之意。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影響巨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不煩營筑便成臺,自有青松不用栽。只道先生忙更懶,也須一日一回來。
故人臥窮巷,泠然護幽獨。入門狹于舟,偃蹇數椽屋。梅雨夜來過,床趾秀苜蓿。殘書四五卷,石枯毛穎禿。敝榻庋古畫,淋漓瀟湘竹。中有梅道人,斜枝拖半幅。迎風勢掀舞,疑入筼筜谷。稚子發散亂,閩音解呼六。新從武夷來,生小武夷麓。問之了不領,頻笑眉紋蹙。
佳人思燕燕,公子眷鶯鶯。酒戶如懸磬,詩壇未息兵。林花還自發,巢鵲豈無情。好泛清溪曲,扁舟盡日行。
茫茫衰草沒章華,因笑靈王昔好奢。臺土未乾簫管絕,可憐身死野人家。
美人歸思落滄波,昨者論心肯重過。寒盡極知春意在,夜深無奈月明何。海隅雖暫違霜幕,天上應須接玉珂。如此才賢移病去,瘴煙端的為誰多。北風盡日破南溟,行路經年倚壽星。子自全家依翠岳,我猶萬里隔青冥。山田鹿下投書去,水館猿啼卻坐聽。王事馳驅知有素,何由重見此郵亭。
鳳翅出滄溟,扁舟過洞庭。銀河萬頃白,螺髻兩山青。凡隔幽墟洞,神傳岳瀆經。不須尋上界,只此是青冥。
七海風波甚,偏師出漢關。岫云人古寺,生意滿重山。比翼騰空去,連檣逐島還。裹創聽鐃曲,歡動播音間。
柔光豈合愁人遇,東風拋盡殘紅去。鵑響慣無由,枉抒今昔愁。自省渾不識,柳在肩頭碧。金線已馀灰,酒悲無夢埋。
喚山靈一問,螺子黛、是誰供。畫婉孌雙蛾,蟬聯八字,雨淚煙濃。澄江嬋娟玉鏡,盡朝朝暮暮照嬌容。只為古今陳跡,幾回愁損渠儂。千年顰蹙謾情鐘。慘綠帶云封。憶賞月天仙,然犀老將,此恨難窮。持杯與山為壽,便展開修翠恣疏慵。要似絳仙嫵媚,更須嵐靄空濛。
已過清明修褉天,桃花欲盡杏花顛。一聲黃鳥催春色,滿地紅苔落雨濺。
吠尨聞昔詠,走盧欽故名。游園方載獫,重鋂寧自行。發蹤難可遇,沾草空含情。
梅陰蔭西窗,實繁枝葉低。小鳥時來鳴,向我如棲棲。一鳥鳴未已,一鳥隨和之。鳥聲處處起,高下聲參差。日出聞鳥聲,不覺日已西。池塘小雨過,夕陽鷓鴣啼。
飄蕭樹梢風,淅瀝湖上雨。不見打魚人,菰蒲雁相語。
巴陵西畔楚江分,曾泛湖波望岳云。借得君山小龍笛,月明吹向洞庭君。
一幅鵝溪寫輞川,高情相許已三年。春風傳得平安報,剪與淇園半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