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趙提刑韻送呂堂長主簿 其二
擘脯鉤鱸倩老羝,離腸那肯話酸悽。
題橋舊事傳邛蜀,衣錦新榮耀會稽。
未領眾星朝極北,且擎一柱立天西。
鳳鸞止止寧棲棘,五色云間有紫泥。
擘脯鉤鱸倩老羝,離腸那肯話酸悽。
題橋舊事傳邛蜀,衣錦新榮耀會稽。
未領眾星朝極北,且擎一柱立天西。
鳳鸞止止寧棲棘,五色云間有紫泥。
請老仆人去切肉、釣鱸魚,離別的愁腸哪肯說那些酸楚凄涼的話。像司馬相如題橋的舊事在邛蜀流傳,如今你衣錦還鄉榮耀會稽。你還未帶領眾星朝拜北極星,暫且如擎天一柱屹立在天西。鳳凰怎會棲息在荊棘上,五彩云間會有皇帝詔書。
擘脯:切肉。鉤鱸:釣魚。倩:請。老羝:年老的仆人。
題橋舊事:指司馬相如未發跡時過升仙橋,在橋柱上題字‘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后衣錦還鄉。邛蜀:今四川一帶。
衣錦:穿著華麗的衣服,指富貴還鄉。會稽:地名。
眾星朝極北:比喻眾人擁護帝王。
擎一柱立天西:形容人有擔當,能支撐局面。
鳳鸞:鳳凰,比喻賢才。止止:停留的樣子。棘:荊棘。
紫泥:古人用泥封書信,皇帝詔書用紫泥,后指代詔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是詩人送呂堂長主簿赴任或返鄉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與呂堂長主簿交情深厚,對其才華和前途十分看好。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表達美好祝愿。特點是用典貼切,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送別詩的常見風格和文人之間的情誼。
百年此地有維桑,后慶唯公免物傷。早歲懿文如鸑鷟,一生純德似羔羊。人推奧學追三篋,自許寬巾貯八荒。冷笑村田諸父老,滿胸茅塞只貲糧。好德年高富且康,就中多福荷穹蒼。吟哦有得能千首,議論無窮只五常。此日鄉閭獲矜式,異時風化免銷亡。嗟余欲買西鄰住,歲為先生祝壽觴。
官供粥飯是官身,一歲三逢陌上春。應有得閑人笑我,苦因何事去來頻。
秋山無伴倍思君,倚杖前溪對夕曛。老恨皋魚重泣血,閒憐子夏久離群。悲風入夜號林木,倦鳥歸巢背岫云。孤負西堂明月夜,何時剪燭更論文。
旅食并門廿載余,南來人事不如初。平常多少知心話,待到修書一字無。
繞閣長松百尺高,輕花細細落云梢。羽人和露飧金粉,不用嵩山道士教。
一門三相兩封王。見說郎,美文章。收拾長才青眼是黃堂。柏府槐廳朝暮直披玉雪倚冰霜。靈山懷玉郁蒼蒼。古城隍,帶仙房。瑤草紫芝隨處發天香。盡道如今遷外好,只今朝風送玉琳瑯。金縷唱,錦帆張。
來往三楚間,涼涼一孤客。惟有此山川,賞心共晨夕。衡岳七十峰,歷歷神與役。洞庭蚌作帆,飛入云夢澤。三十六灣南,子美恣所適。歸來孟襄陽,高吟鹿門僻。如何欲依人,王粲樓蕭索。遙指赤松村,秋云一片白。樓外日車馬,風塵驕綺陌。焉知樓中人,百感在寂寞。斜陽照樓蕪,楚宮馀殘磶。一嘯冷長空,四嶂風雨激。
卜居水南里,乃在瓜山陽。敝廬僅容膝,小軒隘而方。塊焉類匏寄,兀坐如面墻。短桷闞疏欞,野圃雜眾芳。盤桓理遺編,游歌任行藏。所愿書滿家,不羨果盈筐。南國楊梅熟,東山盧橘黃。家家躬種穫,戶戶勤耕桑。吾豈若匏瓜,累累無所將。寓形一寄爾,瓢樽兩相忘。綿綿青蔓遠,藹藹書帶香。寤寐東陵侯,千載遙相望。
瘦骨迂才堪竊笑,豈能萬里事橫行。一身自試妖狐穴,六月深驅瘴海兵。陳湯攣痹緣西域,韋睿虛羸為北征。我愧古人無萬一,卻令二病偶然并。
少微方丈擬王宮,詩版流光射碧空。處士大星能比月,詞臣異代亦同風。壇邊樹老為龍去,井底丹砂與海通。飲水也能生羽翼,骨青髓綠發如蔥。
能文亦有張公子,往歲俄加道士衣。載酒白云山下路,擬將毫翰與同揮。
銀絲鮐背閱滄桑,桃李秾繁遍梓鄉。九訓和熊垂后嗣,三遷封鲊愧高堂。啼兒難肖老萊子,臞母蕭然碧玉瑯。喜望期頤千歲棗,玄孫繞膝慶馀長。
寸管縱橫白雪飛,夜光前乘簇珠璣。從他赤幟收全趙,斟酌登壇在布衣。
莫辭官小路間關,趁取春風穩著鞭。無限清時推轂手,沖天何必待三年。
至公好樓居,揭以倚云名。云虛不可倚,直欲觀崢嶸。歘爾山中起,油然石上生。濕衣沾弱絮,過角弄輕英。最覺凌霄迥,還看映日明。逶迤成故事,憑藉足高情。懷哉虞太史,題詩為刻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