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凌山人二首 其一
星冠鶴氅剩威儀,
新納官錢得度歸。
慚愧三茅老兄弟,
一生木石草為衣。
星冠鶴氅剩威儀,
新納官錢得度歸。
慚愧三茅老兄弟,
一生木石草為衣。
頭戴星冠、身披鶴氅的凌山人頗具威嚴儀態,剛繳納了度牒錢得以正式成為道士歸來。真慚愧啊,與三茅真君這些老兄弟相比,人家一生以木石為伴、以草為衣。
星冠鶴氅:星冠是道士所戴的帽子,鶴氅是道士穿的外套,二者常是道士的服飾標志。
剩:頗、很。
納官錢得度:繳納官方規定的費用獲得道士的度牒,成為合法道士。
三茅老兄弟:指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他們在道教中地位尊崇,傳說在茅山修煉成仙。
木石草為衣:以木石為友,以草為衣,形容生活清苦、修行純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在古代,成為道士有時需要向官方繳納費用獲得度牒。此詩可能創作于當時社會道教發展,有人通過繳納錢財獲得道士身份的背景下,詩人借此表達對真正修行精神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思修行的本質,通過對比凌山人和三茅真君,指出真正的修行不應只注重外在身份,而要追求內心的純粹。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現象和文人對修行的看法。
姜郎未仕不求田,倚賴生涯九萬箋。稛載珠璣肯分我,北關當有合肥船。
苦憶登車日,雙眸強暫回。已真成死別,翻更怯書來。玉箸難收恨,朱絲未作灰。和家后園李,子好令枝摧。
坐對青山一望寬,山山如黛鏡中看。馬嘶芳草青煙澹,燕繞空梁白晝寒。微雨閉門春寂寂,落花沉水夜漫漫。信知世慮由來薄,亦有幽情時倚欄。
楚山何處望施州,寒盡參軍去莫留。推髻遺民歸一統,竹王行廟紀千秋。持衡適重名家選,借箸堪為老將籌。奏□也應同計吏,春明幾日候星辀。
伊誰銅馬首,無限子陽蛙。深悔冒民國,強權誤帝家。是非勞夢想,涕泗滿中華。天地生成慣,忍令芻狗嗟。
花盡蜂腰瘦,風低燕脅涼。云衣迷遠岫,煙幕蔽柔桑。吹來槐莢細,過去杜鵑悲。慣客久無念,送春閒有詩。筍成森碧玉,麥熟斂黃云。村酒不堪酌,一杯能易醺。柳橋通窈窕,客轡按玲瓏。蒲劍一溪綠,酒花雙頰紅。
嘗聞楚粵交,積水之所匯。我來當五月,雨過百川會。奫淪詎有底,磅礴信無外。日月互吞吐,風云時霮?。夷夏斯界限,江漢相襟帶。吳檣與蜀柂,飄忽風雨快。平生獨往意,頗覺空眼界。孰云吞八九,胸中不芥蒂。行當登日觀,一覽瀛海大。
冰合如鏡平,冰斷如雷鳴。孤舟不得寐,枕上悲風生。
胸次光風霽月明,論文袞袞九河傾。一辭天上金鑾直,再見湘南竹馬迎。梁相合圖煙閣上,鄭公忽去雪山輕。眼看過棹呱呱泣,誰謂衡州浪得名。
秀麗風華四體宜,悲庵于此見天資。料應怕近江湖氣,故以妍柔寫魏碑。
暉暉晴日透簾帷,冉冉和風飏鬢絲。野老自傾田舍酒,故人誰寄草堂詩。即看梅柳春含早,預想鶯花景不遲。旋鬻園蔬辦家釀,剩拚酩酊艷陽時。
與子同朝交誼重,往來深識故鄉情。十年游宦青云遠,一日還家晝錦榮。白發未能忘孝養,丹心祇益奉皇明。卷中題贈多知己,毓德深期保令名。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雞蹠引清杯。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歲暮陰陽感慨中,春光搖曳柳條風。那堪物序年年隔,敢謂人情處處同。雙眼欲穿愁落日,片云空遠斷孤鴻。經營事業心終在,悵望寒宵愧此躬。
還歸鳳閣掌綸絲,況爾風煙靜四陲。海上乘槎無博望,關中置驛有雷時。羽書己報荊襄復,饟運休嗟蜀漢遲。圣代秘書皆宰輔,扶搖九萬起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