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進士盧休
半年池口恨萍蓬,今日思量已夢中。
游子馬蹄難重到,從此客程君不見,麥秋梅雨遍江東。
半年池口恨萍蓬,今日思量已夢中。
游子馬蹄難重到,從此客程君不見,麥秋梅雨遍江東。
在池口這半年,像浮萍和蓬草般漂泊,心中滿是遺憾,如今回想起來,一切都如夢境一般。游子騎著馬難以再次回到這里,從現在開始的旅途你無法看見,小麥成熟時節,梅雨籠罩著整個江東。
池口:地名。
萍蓬:浮萍和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麥秋:指農歷五月,此時麥子成熟。
梅雨:指初夏江淮流域一帶經常出現的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曾在池口有過一段漂泊經歷,與進士盧休分別后,在某個麥秋梅雨時節,觸景生情寫下此詩,當時心境應是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迷茫。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與友人分別后的感慨和懷念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表達。
撲朔迷離別是春,燈邊憐取眼前人。難忘衣我淮徐夜,去國心情被灑身。
一片流霞,十分春色,芳菲無限嬌妍。最怕花風摧妒,飄碎朱鈿。掩映綠楊影畔,依偎紅板橋邊。料劉郎前度,崔護重來,幾許留連。綻枝灼灼,解語依依,東墻窺宋當年。贏得天臺尋夢,玉洞迷仙。堪念香君濺扇,憑將園客傳箋。看秾華經雨,盈姿浥露,多少纏綿。
六月寓閩山,初逢荔子丹。皺紅分顆顆,凝白作團團。品目誠無限,珍甘擬亦難。不勞走馬使,安坐得加餐。
拈牌擘橘兩含情,藕斷梅酸各自驚。知有天涯無限意,東風不管柳枝輕。
獨擅東南美,誰知十八娘。笑顰俱有味,朱粉不迷香。璀璨珠生掌,清泠露入囊。風流須第一,饤座每難忘。
芝莖抽紺趾,清唳擲金梭。日翅閑張錦,風池去罥羅。靜眠依翠荇,暖戲折高荷。山陰豈無爾,繭字換群鵝。
凌駕三王,平視惲吳,畫圣自傳。憶秋風歸棹,莼鱸信美,春江曉別,師友留連。一樣荊關舒腕底,殆摩詰、前身窮妙詮。神往處,把淋漓墨沈,化盡云煙。當年。小窗共對,定寒喧事了,抵掌眉軒。聽蛩啼聲切,遠懷六一,月明杯滿,遙想青蓮。記得桃花庵里句,待知己、重逢離緒宣。無限感,聽滄桑幾換,不負林泉。
日暮前道遠,紛紛倒行多。胡不秉明燭,整駕歷前坡。既衰不戒得,有如圣言何。平公七十翁,師曠猶琢磨。
中年況味渾如酒,少女心情盡是詩。此意更誰能領會,已春尚有未開枝。
北郭連云,東臨契水,蘭堂雪快霞晴。飛燕巢梁,差池幾度曾驚。梧桐秋雨銅駝泣,早塵空、金谷無聲。剩荒陵。何處垂楊,那里流鶯。廢園喬木言兵厭,悵輞川圖詠,太白詩盟。何日重來,春風拾翠盈盈。平泉花事西州淚,灑閒愁、枉是多情。切眸凝。纓濯滄浪,錦繡吳城。
河南牧羊兒,不識奇字書。君王事邊頭,無亦官帑虛。慨然分家資,補國何勤渠。詎有忠于君,而謂不學歟。毋令敗群語,緱氏果有馀。惜哉封禪主,更欲取名譽。歲晚責緣飾,宜其返田閭。
戲海群鷗未息機,海風吹黑太陽旗。丁沽一夜奔流水,喚起征人盡意歸。
庭前月外。習習涼飆退。銀漢薄,秋云碎。心麻拈絡索,思綺分羅帶。誰伴我,玲瓏石丈無言對。夢逐歡娛會。顧影愁青蓋。無限感,琴尊在。不堪回首處,那日風情改。人獨立,秋心萬疊天如海。
風月屬漁樵,真味豈能領。雍容補國手,斯宜理煙艇。樂天未歸時,極口獻忠鯁。十上九不行,回身避機阱。酒徒與詩伴,共煮香山茗。流傳畫九人,公貌粹而整。
少婦樓頭日望夫,爺娘思子苦田蕪。饒歌中有無窮淚,不待成桑海亦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