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先輩令狐補闕
中間聲跡早熏然,阻避鈞衡過十年。
碧海浪高終濟物,
應念凄涼洞庭客,夜深雙淚憶漁船。
中間聲跡早熏然,阻避鈞衡過十年。
碧海浪高終濟物,
應念凄涼洞庭客,夜深雙淚憶漁船。
您的聲名很早就已遠揚,因避權勢而遠離朝堂已過十年。您如那碧海的高浪終將濟世,想必會憐憫我這凄涼的洞庭游子,深夜里我雙淚縱橫,回憶起故鄉的漁船。
先輩:對年高而有聲望者的尊稱。令狐補闕:令狐姓的補闕官。補闕,唐時諫官名。
聲跡:名聲事跡。熏然:形容名聲顯著。
阻避:躲避。鈞衡:喻指執掌國政的人。
濟物:救濟世人。
洞庭客:作者自指,表明自己漂泊于洞庭一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令狐補闕因避權勢遠離朝堂多年,但聲名仍在。作者漂泊于洞庭一帶,生活凄涼,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希望得到令狐補闕的關注和幫助。
此詩主旨是贊頌令狐補闕并抒發自身感慨。突出特點是情感表達直接,意象運用生動。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交流。
洪鈞播無垠,八埏蕩和風。枯叢同華滋,陳荄變纖茸。高門與窮巷,嫵媚白與紅。陽和不擇地,化育自至公。惟人物之靈,此理均降衷。大樸日凋喪,町畦生室中。貴賤移親疏,貧富乘始終。誰能返其初,物我俱玄同。東溟躍羲和,西海騁望舒。迭運不遑息,汲汲司晨晡。人生百年間,有如涉長途。途長日苦短,何以寧其軀。白露沾我衣,眾芳忽萎枯。逝將躡飛霞,駐景凌方壺。黃河天際來,噴薄萬里奔。寸膠使之清,意堅水彌渾。誰抱綠水操,乃向齊門彈。奈何殊所投,舍彈起長嘆。有客山中來,遺我千歲苓。膚腴淡無味,色素少芳馨。且言養真性,服久能身輕。膏粱匪吾有,終焉佩高情。朝菌迷晦朔,大椿閱春秋。鶴長斷則悲,鳧短續亦憂。人生貴委順,賦予不可求。永惟南華篇,達人諒悠悠。偃蹇澗底松,婀娜原上柳。春風少年姿,輝映蒼髯叟。俗情厭孤直,艷目分好丑。徒抱霄壑姿,落落誰見取。競把黃金絲,送盡行人酒。一夕秋霜飛,柔條化枯槁。懷材貴適用,貞脆不同道。誰為歲寒人,共賞歲寒操。莊周夢為蝶,蝶夢亦蘧蘧。子綦吾喪我,隱幾何嗒如。忘形與忘情,一念非異途。作夢未必真,似喪良非無。垢盡見自明,白生室乃虛。忘言對青山,悠然云卷舒。山中有孤松,托根在深澗。磊磊多節目,偃蹇歲云晏。豈無干云心,亦有傲雪干。蕭颼起清奏,可挹不可玩。大雅久寂寥,古瑟弦已斷。美哉遺音存,佇立為三嘆。
虎豹環宮守日旗,夔龍鵠立捲班遲。明良自有賡歌詠,逢掖諸生莫獻詩。
鄭重嚴親為啟蒙,上元燈下燭花紅。明朝負笈從師去,天地元黃宇宙洪。
鐵鎖沉沉隔海遙,遺林午蔭守靈貓。迎風石獸攀神闕,獨望槎聲在碧霄。
有淚莫泣鮫人珠,有足莫獻荊山玉。赤心徒使按劍猜,至寶翻令笑魚目。千金蹈海稱達人,五噫出關西去秦。負芻不復遇知己,空歌白石南山春。楚卿棄相復何有,于陵甘作灌園叟。雜縣偶集魯東門,惆悵胡能事杯酒。長風蕭騷百草殘,長鋏悲歌涕汍瀾。金臺駿骨久已化,瑤水風波不可攀。畏途羊腸能折軸,緘書為謝云間鵠。海上三花久負期,醉歸漫托平原宿。
久陪三館瀛洲客,屢拜蒼龍宰府茶。更覓惠山烹雪乳,馀甘歸與故人誇。
菊堂詩債已年馀,孟德重催始就書。欲寄淵明籬下句,未尋安道雪中居。清香獨傲秋霜老,棟宇猶涵夜月虛。甲子千年誰解得,為題君卷倍躊躇。
千金帖子忽飛馳,洗手開緘只汗頤。前代昌黎今我是,恍然海上記留衣。
貂蟬樹功勛,疏爵公侯伯。我獨事文翰,于世寡才識。驅馳四十年,白首空自惜。橋山隔紫煙,蒼翠難再覿。謝病遂歸休,苦被形骸役。時時倚孤松,引領瞻天北。幸爾托絲蘿,數慰幽棲跡。瓊章詩律清,屐齒苔痕碧。鬢顏各老蒼,燈火思宿昔。得諧今日歡,免使遙相憶。
林坳動蕭槭,橡葉走檐際。柴門夜忘關,山風自開閉。邑邑如有懷,遙遙轉無寐。佛燈清可依,城柝冷相遞。斜月苦近床,嚴霜白滿地。
赫赫明明,天子攸行。以修肇褅,以對于上帝。天子至止,觀牲于郊。龍旂交交,馬鳴蕭蕭。帝至于郊,于赫有臨。載穆載欽,曰歲事是歆。帝降于圉,犧人脫楅。羊牛鹿豕,■■濯濯。濯濯甡甡,翔帝之圉。其牲孔碩,甫甫麌麌。城人伐鼓,帝至郊所。干旄淠淠,虎士孔武。乘彼大路,八鸞與與。昭于萬邦,光于皇祖。
昔人但抱膝,將軍擁和鑾。徒知許國易,未信藏身難。功雖愆歲晚,譽已塞世間。今人但抱膝,流俗忌長嘆。儒書所不傳,群士欲焚刪。譏訶致囚箠,一飯不得安。珠玉無先容,松柏有后艱。內窺深深息,仰視冥冥翰。勿要兩脾消,且令四體胖。徘徊重徘徊,夜雪埋前山。音駭則難聽,問駭則難答。我欲終言之,復恐來尊沓。培風鵬未高,弱水海不納。匹夫負獨志,經史考離合。手捩二千年,柔條起衰颯。念烈儻天回,意大須事匝。偶然不施用,甘盡齋中榻。寧為楚人弓,亡矢任挽踏。莫作隋侯珠,彈射墜埃壒。
莫嫌細雨苦飄蕭,政要寒聲伴寂寥。杏葉猶疏不成響,且將紙瓦當芭蕉。
壺山閥閱例多賢,雪玉風標憶眼前。正獻風猷復齋繼,蜀公素業肯亭傳。人于故國悲諸老,我為吾州惜二仙。在昔靖康人物盡,卻教老蔡雪垂肩。
山色秋停使者軺,孤城何處不蕭條。請看襄子宮前水,依舊東流豫讓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