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洛浦藏教頌
畢缽巖花曉帶春,
香風時結鷲峰層。
須知玉像瓶中塔,
別有輝天鑒地燈。
畢缽巖花曉帶春,
香風時結鷲峰層。
須知玉像瓶中塔,
別有輝天鑒地燈。
清晨時分,畢缽巖的花朵帶著春日的氣息,芬芳的香氣隨風飄散,不時縈繞在鷲峰層層山巒間。要知道那玉像和瓶中的佛塔,另有能照亮天地的光芒。
畢缽巖:可能是佛教中特定的一處圣地或修行場所。
鷲峰:又稱靈鷲山,是佛教圣地,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講經說法。
玉像:可能指用玉石雕刻的佛像。
瓶中塔:佛教中有寶瓶裝佛塔等象征物的意象,代表著佛法的珍貴與神秘。
輝天鑒地燈:象征著佛法能照亮天地,給人以智慧和指引。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此詩的具體創作背景。但從詩的內容和標題推測,可能創作于佛教氛圍濃厚的時期和環境,詩人或許是在寺廟修行或游覽佛教圣地時,有感于佛法的莊嚴與神秘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佛法的神圣與智慧。其突出特點是充滿禪意,以佛教意象構建意境。在佛教文學中,此類作品有助于宣揚佛法教義,具有一定的宗教文化價值。
金潾銅柱貢函來,象渚龍編道路開。上將簡書回北極,中丞勛業冠南臺。擬將萬舞排家宴,欲取鐃歌獻壽杯。節鉞可能淹袞舄,明年何地望三臺。
春到江南幾許時,東風未報故人知。隴頭便使何當發,欲折馨香寄一枝。
瀑花無大小,吹落總成冰。一夜風含凍,草峰雪盡凝。
陰陰火樹滿天秋,風雨誰堪秉燭游。笑我孤吟偏不韻,憐君獨醉更多愁。三生意氣何青眼,一夜相思幾白頭。愿得來春燈市里,長安同上酒家樓。
古道誠寥寥,相思一何深。相思夫奚為,將以慰吾心。白日沒西嶺,須臾出東林。朱顏不復回,變幻徒相尋。緬彼意中人,一別竟沉吟。豈無安期子,聊爾奏徽音。
去年二月驚雷發,毒虺唅呀血中裂。令年二月驚雷發,高棟承云忽摧折。莫將悲喜疑天公,野人自恨耳不聾。匡廬絕頂兒啼處,塞墐誅茅容老翁。
穆陵關下路,數騎復南歸。云氣來蒙羽,人煙入海沂。晚田禾刈盡,霜樹葉凋稀。家擬明朝到,吟鞭可緩揮。
河出太華力更強,崩云抉霧氣昂揚。中流浣出一輪月,東海蹈平萬頃洋。豈為姓名常唧唧,欣看前路日煌煌。巡天只覺銀河小,杯酒秋風引興長。
十年放浪湘江客,題遍江頭綠玉枝。今日披圖看煙雨,秋風霜鬢已成絲。
送送別蒿里,游魂向何方。榮名耀當世,寶玉懸中堂。賓從臨高墳,子孫哭兩傍。黃泉無貴客,不如貧賤良。賤士營身薄,觀化同雪霜。蚤將近死心,萬感皆荒唐。近死心不死,年年冬夜長。勸君莫憂貧,但看死貴人。
團團出天外,煜煜上層峰。光隨浪高下,影逐樹輕濃。
花外人來唱采蓮,冰綃新染水痕鮮。一聲欸乃幽篁里,驚起鴛鴦破碧煙。
歸棹下湟川,扁舟去若仙。奇峰爭插岸,怪石盡撐天。刻畫神工似,雕蟲物象全。孤根斜豎筍,側葉倒垂蓮。礙日仙幢起,嵌空佛座懸。陽崖飛蓋舸,暗穴下澆泉。忽向山陰道,頻回剡曲船。祇言疲應接,無事久攀援。游客難名狀,圖經失品詮。不緣詩里畫,勝絕若為傳。
思郎無見期,獨坐離情慘。門戶約花開,花落輕風飐。生怕是黃昏,庭竹和煙黮。斂翠恨無涯,強把蘭缸點。
獵得飛熊自渭濱,釣璜賜履定前身。功高浴日千山曉,力拒回天萬國春。暫輟巖廊調鼎手,來為林壑采芝人。片帆云海無多地,嘆息何緣廁末賓。周遭疊嶂俯清流,卜筑園林事事幽。春日鶯花隨袞繡,秋來松菊照林丘。謝公終為蒼生起,裴相聊成綠野謀。圣主思賢方仄席,未應長伴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