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事二十四首 其十五
憐余結習銷難盡,絮影禪心不自由。
昨夜夢中禮天女,散花來去著心頭。
憐余結習銷難盡,絮影禪心不自由。
昨夜夢中禮天女,散花來去著心頭。
可憐我身上的舊習難以完全消除,如柳絮般的情思與禪心都不能自由。昨夜在夢里禮拜天女,她散花的情景一直縈繞在心頭。
結習:指舊有的習慣、嗜好。
絮影:像柳絮一樣飄忽不定的情思。
禪心:指清靜寂定的心境。
天女:佛教神話中的人物,常以散花的形象出現。
此詩為梁啟超所作。他處于社會變革時期,思想復雜,既受西方思想沖擊,又有傳統思想的羈絆。詩中體現出他在追求精神解脫過程中的矛盾心境,可能創作于他內心在世俗與超脫之間徘徊之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內心難以擺脫舊習和情思的困擾。其突出特點是將現實與夢境結合,以空靈的意象表達深沉的情感。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復雜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
盤石翳懸蘿,飛流下層巘。
抱琴何處來,心與孤云遠。
眾鳥天際還,林光澹將晚。
為愛松風清,坐來不知返。
畫舫潛移傍曲池,
煙波何處覓西施。
玉清縱使重追著,
錯過良緣已片時。
春來絲雨織愁濃。
簾外寒侵翠幕重。
怨煞東皇催玉容。
妒花風。
墜粉零脂夕照中。
臘月花開盡,中春不見花。
柳陰空拂地,草色漫平沙。
客路心常折,僧窗鬢自華。
故鄉何處是,瘴海暗天涯。
漠漠窮陰斷送秋,
杖藜徐步向芳洲。
但將酩酊酬佳節,
一笑相從萬事休。
茅檐鳥雀喜,麥熟及初夏。
村樹交濃陰,田翁意間暇。
舉頭見客至,歡笑起相迓。
翁言日無事,茲乃灌園罷。
豆棚簇紫花,離離瓜滿架。
老夫亦何希,對此足晨夜。
來牟幸有秋,西成卜禾稼。
官租得早輸,鄰里免驚訝。
君從何處來,愿得就蝸舍。
茗葉誠有余,春醪不勞借。
粗野蒙見原,竟夕談桑柘。
海棠絲。楊柳絲。小別風絲雨也絲。春愁亂幾絲。
早寒時。暮寒時。江上春潮平岸時。謝庭書到時。
茆屋穿漏雨送春,
村路斷絕虎咥人。
采桑鋤麥皆結伴,
兒童出門翁媼嗔。
巳詫齊東謫,能堪蜀道行。自甘窮塞竄,爭柰倚閭情。劍閣云中棧,蓬婆雪外城。大江秋見底,待爾濯長纓。
蜀道元非易,人言此更難。虎風生萬壑,蛇徑動千盤。北望常思闕,西來不為官。無言羌性異,汝當郡民看。
雪山天地外,經夏雪難消。氣冷三城戌,光通萬里橋。誰言州不好,汝去蹃寧遙。縱使胡笳夜,猶能夢入朝。
將軍鼓吹來,處士非所喜。誇汝風月夕,天籟鳴不已。汝姑勿自誇,坎井不可恃。當知馬伏波,笑殺公孫子。
未央樓殿倚天開,東北偏高是月臺。馳道都人渾慣識,星毬爭指大家來。
毗盧影里,般若光中。互為主伴,法界融通。白云片片,帝網重重。形分萬派,月印寒空。道人活計,古佛家風。自他兼濟,無功之功。高著眼,莫狐疑。卷舒自在,今正是時。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
繞城修竹筍新抽,竹外彎環入海流。清濁分溪芳草界,東西對勢白云浮。春晴麗日烘金面,雨過濃煙隱鳳頭。遙指玉山籠瑞靄,居人盡道是瀛洲。
詩翁到處尋詩料,得似漁翁樂意賒。兩上波心兩游戲,個中真賞屬誰家。
憶君終日望高空,多病天涯嘆道窮。柳色有情依舊宅,菊籬無恙待山翁。天浮積水云初白,樹映斜陽葉正紅。想到旅途腸斷處,胡笳吹雁入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