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海會寺贈至善上人
開士誅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萬松。
蕩云盡吸明湖水,招月來聽海會鐘。
初地雨花馴白牯,陰巖石氣郁蒼龍。
讀書無處歸來晚,桂樹幽幽煙霧重。
開士誅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萬松。
蕩云盡吸明湖水,招月來聽海會鐘。
初地雨花馴白牯,陰巖石氣郁蒼龍。
讀書無處歸來晚,桂樹幽幽煙霧重。
高僧在五老峰披荊斬棘建寺廟,親手種植了廬山的百萬棵松樹。他如能蕩云般吸納明湖之水,召喚明月來聆聽海會寺的鐘聲。寺中初地常有雨花飄落,連白牯都被馴服,陰濕的巖石散發著如蒼龍般的郁氣。讀書不知去處歸來時天色已晚,桂樹在濃濃的煙霧中顯得格外清幽。
開士:指高僧。誅茅:芟除茅草,此指建寺。
匡山:即廬山。
蕩云:形容高僧的超凡能力。明湖: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廬山附近的湖泊。
初地:佛教語,指修行的初級階段。雨花:佛教傳說中,佛祖說法,感動天神,諸天雨各色香花。馴白牯:白牯指白色的牛,馴白牯表示高僧的佛法能感化萬物。
陰巖:背陰的巖石。郁蒼龍:形容巖石的氣勢像蟄伏的蒼龍。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夜宿海會寺,與至善上人交流后,被上人的修行和寺廟的環境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廬山佛教氛圍濃厚,寺廟眾多,詩人可能在游覽廬山時,特意拜訪了海會寺。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至善上人的修行和寺廟的環境。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清幽,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觀的融合表達。
和風暖日西郊路。游人又踏青山去。何處碧云衫。映溪才兩三。疏松分翠黛。故作羞春態。回首杏煙消。月明歸渡橋。
風塵面目困支離,奔走歸來已后期。且慰家人烏鵲喜,徒勞汝弟鹡鸰悲。檐花深夜頻沾席,瓠葉清秋謾繞籬。直待南征搗巢穴,林皋種豆盡相宜。
著處多遇羅。的的往年少。艷情何能多。
麒麟閣要推翻,鸚鵡洲拚踢到。元龍樓上置身高。問英雄可也少少。敲殘一百八蒲牢。唫完二十五楚騷。游遍萬千重蓬島。
秦城明月滿南樓,去歲今宵憶舊游。酒泛邊風霜入袖,歌彈龍劍氣橫秋。浮生聚散孤鴻影,往事凄涼一葉舟。試問渭城堤畔柳,陽關唱后幾人留?
溪上茅茨屋數椽,春雩秋社自年年。窗含鰲背千峰雨,簾捲波心萬頃煙。柳徑有時緣客掃,竹床長日抱云眠。白頭自分無人識,不解詩名到日邊。
話別痛班荊,良謀百未成。直教情益壯,又及歲將更。康樂不憂弟,孔方疏見兄。欲將歸夢照,燈蕊落寒檠。
堯仁況是如天闊,乞與孤云自在飛。
相公禮數絕班聯,生是升霄死墜淵。博陸禍萌驂乘日,元成恩斷仆碑年。曾無梁窶池臺盛,并異京攸父子權。弱主衰朝中外肅,千秋誰似濟時賢。最憐莊烈一朝臣,五十人無此一人。法禁貂珰嚴內侍,令馳羽檄靖邊塵。微嫌儉遜公孫被,未許人污丙相茵。尚有文孫死奇烈,荊山桂嶺兩嶙峋。
晚歲抽身塵土中,灊山仍乞古仙宮。羞將白發隨馮叟,欲就丹砂繼葛洪。龍虎未能留物化,芭蕉久已悟身空。騷人欲作招魂賦,蟬蛻疑非世俗同。新詩錦繡爛成編,醉墨龍蛇灑未乾。共首卜居空舊約,宛丘攜手憶馀歡。風流可見身如在,鄉國全歸意所安。行到都門送君處,長河清淚兩汍瀾。
愁非為宋玉,亦不因莫愁。
臺省巍峨一正臣,太行冰雪洗心神。云霄羽翮回孤鳳,丘壑風流接古人。臥穩朱衣長在篋,憂深斑鬢總如銀。諸郎籍籍專城貴,走送瓊筵壽酒新。
長空冥冥雨飛急,坐我扁舟浮夢澤。湘水風生萬竅號,昭潭云起千山黑。旅魂寂歷秋燈明,耳根已熟江湖聲。人生多憂亦多情,中宵白發滿頭生。
行行幾欲嘆途窮,下第情懷似酒中。寄語劉蕡休懊惱,鯫生幾度哭秋風。
神虬捲水向空噴,溝澮充盈到盎盆。天上只消些少力,人閒知受幾多恩。江沱樂意魚夫婦,淇澳生涯龍子孫。無限槁枯皆被澤,阿香一擊尚驚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