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望廬山
東南蒼翠何崔嵬,
橫流一望幽抱開。
影寒已令水底去,
仙人往往今誰在,
紅杏花香重首回。
東南蒼翠何崔嵬,
橫流一望幽抱開。
影寒已令水底去,
仙人往往今誰在,
紅杏花香重首回。
東南方向那蒼翠的廬山是多么的高大雄偉,縱目遠望這橫流的江水和廬山,我內心的幽情也隨之展開。廬山的影子寒冷,似乎已經沉入水底,傳說中的仙人如今又有誰還在呢,紅杏花香讓我忍不住再次回首。
崔嵬:形容山勢高峻。
橫流:指江水等四處流淌,這里指遠望江水。
幽抱:內心的幽情。
重首回:再次回頭。
由于缺乏更多信息,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在江州時。江州是一個風景優美之地,廬山更是聞名遐邇。詩人可能在游覽江州時,遠望廬山,被其壯麗景色所吸引,同時聯想到仙人傳說等,從而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廬山景色并抒發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將景色與傳說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感知和情感表達。
寒食清明都過了,野桃紅杏已凋零。多時不聽檐頭雨,特地令人憶鏡清。
喀什河前沙棗香,巍峨祖廟拜香娘。最憐家國無窮感,生死重經舊戰場。
歲月驚如弩發床,千官壇下又成行。燔柴香藹六變樂,奠玉殷勤三上香。當日佩綪躬進酒,茲辰目斷望垂裳。端誠舞蹈無因預,空想中天瑞氣長。
轉盼回巖電,分髯磔猬毛。
昔劫因緣今劫會,昨日顏容今日改。世間滄海盡桑田,慎勿重來呈傀儡。
予聞太倉公,逮系長安獄。生女不生男,緩急無以囑。少女痛所言,上書訟父辱。死者不復生,刑者不可屬。妾身沒入官,父罪或見贖。明明圣文王,哀憐脫戕毒。再使父子親,骨肉重相續。此事誼甚高,足以振頹俗。好事東觀臣,大書耀史錄。臨卷三嘆之,清風滿林麓。
四海五湖人,慧林同禁足。譬如學牧牛,身心要淳熟。常耕自己田,莫犯他人谷。一句若參差,九旬何面目。
去國情懷,悲秋才調。行吟莫恨知音少。三閭哀怨此中遺,楚江何處無芳草。淚洗歡悰,酒添愁抱。舊時心事休重道。卻憐蕭瑟庾蘭成,如今也向江關老。
蠻風吹鬢鬢毛斑,非復登樓舊日顏。上主亦應憐久竄,孤臣尤切望今還。金雞歡動欄桿外,綵服光生骨肉間。歸去此恩何以報,惟將香火祝南山。
雨過高峰霧忽開,月明照影一徘徊。醉余揮灑天山上,似向瑤池洗硯來。
鶴來松有客,苔去石無衣。黃金浮世在,白發故人稀。
萬法是心光,諸緣唯性曉。衲僧恁么會,鉆頭入荒草。
幽人薄世味,耕牧山之陰。自抱村野姿,常懷畎畝心。行行南山歌,落落《梁甫吟》。掛書牛上角,揮鋤瓦中金。飽飯黃昏后,力田春云深。四體勤樹藝,三生悟浮沈。巢父世高尚,德公人所欽。伊人去已遠,高風邈難尋。撫卷空嘆息,俯仰成古今。
黃宮初氣重氤氳,喜色朝來便著人。知有歸期親望我,更無它事我思親。堂前獻壽開金盞,嶺外蒙恩戴玉宸。一笑承顏勝六印,功名豈復羨儀秦。
繡幕圍香,金尊勸酒,舞衣輕約柔肢。璧月長圓,宵宵還照瓊姿。多才自結行云伴,笑人閒、幾輩傷離。又爭知、好夢先醒,佳會仍稀。春情不似雙棲燕,似闌前柳絮,陌上花枝。望斷征輪,金錢未告歸期。狂蹤應慣成飄泊,算啼鵑、空到天涯。寫新詞、十幅巴箋,難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