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三十六首 其二十九
縱火燒山臘月時,
衲衣下事為全提。
幾多撥草瞻風底,
燎盡眉毛總不知。
縱火燒山臘月時,
衲衣下事為全提。
幾多撥草瞻風底,
燎盡眉毛總不知。
臘月里放火燒山的時候,僧衣下的修行大事被全面揭示。多少人在撥草觀察風向之際,眉毛被燒盡了卻全然不知。
臘月:農歷十二月,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衲衣:僧尼用碎布縫綴的法衣,代指修行者或佛法修行之事。
全提:全面揭示、徹底闡明,此處指佛法要旨的直接顯露。
撥草瞻風:比喻修行中執著于外在形式或表面機鋒,如撥草尋路、觀察風向般拘泥于細節。
燎盡眉毛:火勢蔓延燒到眉毛,喻指危險或真相已近在眼前卻毫無察覺。
《頌古三十六首》為宋代禪宗頌古類詩作,多通過吟詠古德公案或日常情境闡發禪理。此首以‘燒山’為喻,當與禪宗‘即事而真’的教學方式相關,可能創作于禪師開示弟子時,借具體場景點化學人破除執著。
此詩以臘月燒山為引,通過‘撥草瞻風’卻‘燎眉不知’的矛盾場景,直指修行中‘外求不得’的誤區,強調需拋開表面機鋒,直接體悟本心。語言質樸而禪意深刻,是禪宗以事喻理的典型之作。
吉士篤古道,狡人飾虛情。撝謙信寡過,當任戒持盈。叔世俗多變,結交諒匪輕。圣主建廣業,尚須多士成。矧茲下愚質,安可捐交盟。奇計固云昧,前籌愧無能。立身三十年,豈不志功名。屢聞走韓魏,亦欲接群英。反側吾所慮,守已嘆孤煢。誰能斷金義,相與濟危傾。
盤盤帳殿敞彤庭,天仗宵嚴擁萬靈。玉筍東班分列辟,龍墀首拜認前星。煙蟠鰲柱沾吟袖,樂泛仙音近御屏。歲歲大酺恩例溥,自慚虛薄仰皇扃。
豐年足酒容身易,世路無媒著腳難。
蓬瀛開玉樹,樓觀壓金鰲。積霰臨墀凈,華燈影殿高。瑞煙浮綵仗,春色上仙桃。齊獻南山壽,筵前拜袞袍。
借雨迎涼,催云吐月,特遣佳節娛秋。圓靈冰鏡,玉斧倩誰修。萬里清光似晝,山河影無恙神州。高寒處,乘風欲往,昨夜夢璚樓。句留。須記取花前蝶瘦,竹外螢稠。待商量愛護,露回風柔。江上元規塵起,當時事付與名流。匏樽舉,狂歌對酒,試掃古今愁。
暫去朝元出翠微,紅塵何處染綃衣。鸞傳紫府書頻至,鶴帶青城箭未歸。六甲風雷壇下守,半空日月鼎中飛。石函留得龍沙讖,莫道蓬壺會面稀。
層峰拱堂宇,蒼翠何嵲嶭。盈盈青衿子,弦誦夜不輟。斯文今在茲,感嘆懷往哲。繄予值乖蹇,望道日遼絕。衣冠羞壯游,疏懶愧先烈。結交君子徒,努力崇明德。變故身屢輕,涵養意恒切。歲序不待人,君子慎其節。
江館三年夢,云山萬里秋。欲知相別意,淮水向東流。
一年生意屬流塵,萬葉紅綃剪盡春。希逸近來成懶病,落時青帝合傷神。
征驂聞早發,客自塞門歸。天暝烏棲樹,城寒雪擁扉。美人仍兩地,春夢不相違。獨賦關山月,茫茫共素輝。
林間編此錄,深夜剔殘燈。慧命微如線,人心冷似冰。祖庭空積雪,古路不逢僧。追企前賢轍,思歸一念增。
春工試手雨初晴,遙見莓莓曲埭青。間道東陂新漲好,來將衰發照星星。
井底生紅塵,高峰起白浪。石女生石兒,龜毛寸寸長。若要學菩提,但看此榜樣。
簌簌遙空墮碎瓊,一街寒色曉風清。題輿想入簫臺下,似駕飆輪向玉京。
木橘何累累,列生湘水湄。年多逾繁茂,土地之所宜。美人渡江去,分種淮山陲。一旦變為枳,遂令木性移。勉旃君子操,無為他人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