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夷
東夷仍小丑,
南仲已專征。
部落哀劉石,
崩奔怯楚荊。
況聞蒙面眾,
皆有反戈情。
一舉清江漢,
河難靖九京。
東夷仍小丑,
南仲已專征。
部落哀劉石,
崩奔怯楚荊。
況聞蒙面眾,
皆有反戈情。
一舉清江漢,
河難靖九京。
東夷不過仍是跳梁小丑,南仲已奉命率軍征討。其部落為劉石敗亡哀痛,潰逃時畏懼楚荊勢力。更聽說那些被蒙蔽的部眾,都有倒戈歸正的意愿。若能一舉肅清江漢亂局,黃河之畔的九京也將安定。
東夷:古代對東方少數民族的泛稱,此處指叛亂勢力。
南仲:周宣王時大臣,曾率軍征伐玁狁,此處借指平叛將領。
劉石:代指歷史上的叛亂首領(如十六國劉淵、石勒),喻當前東夷首領。
楚荊: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帶,此處指南方強勢勢力。
蒙面眾:被叛亂者蒙蔽的普通部眾。
反戈:倒轉武器攻擊原陣營,指歸附朝廷。
江漢:長江、漢水流域,叛亂波及區域。
九京:即九原,代指中原核心地區。
此詩或作于邊疆有警之際,詩人借歷史典故(南仲征玁狁、劉石之亂)映射當前東夷叛亂,反映對邊患的關注與平叛的信心。具體創作時間待考,當與詩人所處時代的邊疆局勢相關。
全詩以‘小丑’定性叛亂,以‘專征’‘反戈’凸顯平叛優勢,最終落腳‘清江漢’‘靖九京’的愿景,展現詩人對家國安定的強烈期盼,語言凝練,邏輯清晰,是一首典型的詠史喻今之作。
伯仲無慚古逸民,
丈園泥復結芳鄰。
青鞋布襪江南客,
同作耆英會里人。
青春住莫過,伴我恨無窮。家在胡塵里,客來兵刃中。小人真樂禍,大吏競興戎。暫適叉魚市,長慚斬將功。
玉仙鴻福最先春,今日枝頭歷虜塵。千里無非逃難客,二年誰是看花人。
偶來水國充饑易,況有儒冠請益頻。天地雖窮吾道在,圖書焚盡更重新。
晴軒融敞靜香傳,
器冷心閑好扣弦。
一片低飛疑竊聽,
隨風巧入郭公磚。
千尋水面跨長橋,隱隱晴虹臥海潮。
結駟直通黃石市,連艘橫斷白湖腰。
莫謂漢宮人巧。便有琵琶難肖。毳帳草蕭蕭。夢魂遙。
薄命玉容如此。值得一聲情死。邊月下祈連。影堪憐。
連雨宜幽憶,詞仙系我懷。
遠來勞問訊,良會費安排。
丹荔餐無恙,寒松體益佳。
畫禪有家法,竹里事清齋。
記得琴清妝閣畔,小紅闌角縈遮。關心夢不到天涯。暗拈紅豆子,何處寄瑤華。
瘦到柳絲煙影碧,呼鬟啟了窗紗。傷春愁與病兼加。怪他鶯語滑,啼碎玉梨花。
記得雛鬟窗外報,小亭開遍櫻桃。繡幡無力未曾描。偎屏嬌意懶,湘帙且須拋。
窣窣簾波風似水,懨懨過了花朝。一痕新夢付芭蕉。憐他心卷處,愁重上眉梢。
記得小樓初捲繡,燕歸曲院簾垂。綠迷煙影鎖湘枝。苕涼明竹雨,云暗冷琴知。
依約雙鬟窗外報,海棠風斷柔絲。裁箋拋局夜敲詩。孤花扶瘦夢,淡月倩新眉。
子瞻昔守杭,湖山賞佳麗。
截湖筑長堤,遠接錢塘勢。
環堤何所植,桃李兼松桂。
菁蔥落鏡中,蒼靄沒云際。
物象歸馀清,蕭然葉真契。
逝者如可作,將期永投袂。
君看堤上人,風流想遺憩。
長河崇精舍,風露軒秋谷。
土香芝術暖,樹密臺殿復。
繁花眾蝶喜,深云一房宿。
水容白日靜,松門涼月綠。
聞鐘遂成往,經過肆閑矚。
無聲堂飯僧,有影岸歸牧。
林晚眾翼喧,孤禽下尋竹。
不是逢人苦譽君,
亦狂亦俠亦溫文。
照人膽似秦時月,
送我情如嶺上云。
西北群峰勢最雄,云霞倒影落塘中。幾年卻上巖前石,坐看匡山出日紅。
仙人手可接飛鴻,落日長天慘淡中。贛水直流三百里,越王臺下卻如弓。
金華金華相望高,城中秋樹見毫毛。武山云氣長來往,只駕仙人皮與陶。
坐攬空明景,閑來試一唫。
亭臺四面畫,泉石一生心。
窗豁風先到,庭空月易臨。
昨宵觴客地,花下有遺簪。
墮落紅巾手,崎嶇白刃間。
死難令北面,囚尚著南冠。
漢使無金贖,相如與璧還。
都將雙鬢雪,換得兩輪丹。
鶴歸空有恨,云散本無心。
冶城山色帶殘暉,絳節中天渺翠微。
自昔鼎成龍已去,只今松老鶴還飛。
齋宮寂寞聞金磬,泉海蒼茫想玉衣。
唯有步虛諸羽士,秋風時禮白云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