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方山
鴉飛紅樹報秋晴,
人在荊關畫里行。
半日閑為塵外客,
十年心契此山名。
蜂窠僧舍圍巖住,
螺髻云梯疊石成。
絕頂茅庵游不到,
天風吹下轉經聲。
鴉飛紅樹報秋晴,
人在荊關畫里行。
半日閑為塵外客,
十年心契此山名。
蜂窠僧舍圍巖住,
螺髻云梯疊石成。
絕頂茅庵游不到,
天風吹下轉經聲。
烏鴉飛過紅葉滿樹的山林,報知秋日的晴朗;行人漫步其間,仿佛行走在荊浩、關仝的山水畫中。半日閑暇,暫且做個超脫塵世的游客;十年以來,內心早已與這山名深深契合。僧舍如蜂窠般環繞山巖而建;石梯似螺髻盤旋,由層層疊石砌成。山頂的茅草庵未能登臨,天風吹送而下,傳來悠悠轉經之聲。
荊關:指五代畫家荊浩、關仝,二人以山水畫著稱,此處借指如名畫般的山水景色。
塵外客:超脫塵世、遠離俗務之人。
心契:心意投合,內心與事物本質相契合。
蜂窠:形容僧舍密集如蜂巢,突出其依巖而建的形態。
螺髻:螺旋狀的發髻,此處比喻石梯盤旋如發髻的形狀。
轉經聲:佛教僧徒誦念經文或轉動經筒時發出的聲音,體現山林的禪意。
此詩當為詩人秋日游覽上方山時所作。上方山以幽林、古寺、奇石著稱,詩人久慕其名,十年心許,終得半日閑暇探訪。詩中既寫山景之美,亦暗含對遠離塵囂生活的向往,契合古人寄情山水的傳統。
全詩緊扣“游”字,描繪上方山秋日勝景,融自然之美與禪意之幽于一體,通過細膩的觀察與生動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山水的傾慕及暫離俗務的閑適。語言凝練,意境清曠,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紀游佳作。
誰似談翁樂有馀,百年生計祇林廬。甫田種熟門前稻,暇日抄成架上書。睡起謾憐衰甚矣,客來唯問近何如?相過里社尋常事,只把柴車當酒車。
校獵上林苑,洗馬昆明池。霜威肅笳鼓,云氣畫車旗。馬班陳賦詠,衛霍綏蠻夷。王風既未遠,文明方在茲。逶迤霄漢上,鳳凰尚來儀。
佳節宮中降五絲,宮衣結束彩相宜。只因縷縷恩常在,愿得年年奉玉墀。
春秋鼎盛少年雄,名列詩壇點將中。數闋高吟窗納月,幾分醉態樹臨風。深談促膝言猶在,劇飲推心意未窮。今賀添籌存一問,何時懷抱玉玲瓏?
涂鴉半成梵字,為蠹三食仙名。虞初稗官使者,摩詰竺乾先生。
古木陰中生白煙,忽從石上見流泉。閒隨委曲尋源去,直到人家竹塢邊。
自怪平生酒量慳,舟中無事可消閒。雜書數卷看來厭,名紙千翻寫付還。蓬背雪聲何颯杳,床前燈影半闌珊。瓦壚砂罐空相對,誰在春風醉夢間。
郁郁棠陰海上岑,扶筇十里足行吟。鳳皇塔上弦歌沸,猶憶當年露冕心。
盡疏狂到死,花受恨,月留痕。只親近蓬萊,低徊洹上,流落京門。消他半生骯臟,戀胡床、亂乞美人恩。多少敗錢荒帖,摩挲未解煩冤。奇香何處,算風流、一夜酒杯寬。任四海論交,中年浪跡,無礙高寒。賞心。偶思孤證,便千金、印記付燒殘。人惜不能有二,生天今已無存。
船子禪師意未平,萬波要喻境中情。魚寒不食清池釣,何處歸舟有月明。
耿耿意何如,疏燈四壁虛。風波淹異域,花竹憶吾廬。雨灑殘更斷,寒消積雪馀。悠然忘世念,一枕到華胥。
雨云初霽放晴空,乍捲珠簾望月宮。夜靜□篁何處發,玉樓猶記月明中。
錦幃五十里,胡椒八百斛。那能知如許,且盡杯中物。
十九拋家棄俗緣。磻溪下志便安然。悟得長春不夜天,大教門開萬古傳。
宜男葉上幾飛螢,夢畢醒來笑倚楹。天外唾如云樣碧,江南春與草俱青。鐺寒已喜松丹熟,燭盡只消華艷明。無喜亦無愁可解,山人投老竟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