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章碣赴舉
蘋鹿歌中別酒催,
粉闈星彩動昭回。
久經罹亂心應破,
龍門盛事無因見,
費盡黃金老隗臺。
蘋鹿歌中別酒催,
粉闈星彩動昭回。
久經罹亂心應破,
龍門盛事無因見,
費盡黃金老隗臺。
在《蘋鹿歌》的歌聲中,離別之酒催人出發,禮部試場的星彩閃耀回轉。長久經歷戰亂,心應該已經破碎,無緣見到龍門的盛事,耗費了大量錢財在燕昭王的黃金臺上,人也漸漸老去。
蘋鹿歌:可能是當時送別時所唱的歌曲。
粉闈:指禮部試場。
昭回:指星辰光耀回轉。
罹亂:遭遇戰亂。
龍門盛事:指科舉中第的榮耀之事。
隗臺:即黃金臺,燕昭王為招納賢才而筑。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推測創作于一個戰亂時期。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科舉考試雖仍是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徑,但考生面臨諸多困難和不確定性。詩人送友人章碣赴舉,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赴舉,突出特點是將離別之情與對科舉和社會現實的感慨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戰亂中對科舉的復雜心態。
幽人曉踏渡頭沙,遠趁閑云訪我家。投老山中聊煮石,尋仙海上未乘槎。尊傾綠酒酬彭澤,盤饤黃柑擘永嘉。日短天寒年已暮,且看飛雪散瓊花。
家住春波上,春深未得歸。桃花新水長,應沒浣花磯。
桃花夾水千樹,柳色垂堤萬重。何處數聲雞犬,人家只在前峰。
短藜扶醉冒林霏,線路登登轉翠微。覓靜頗煩神獨往,慰懷真愜老相依。移來松桂生還密,羈住山云出便歸。假寐石床動村鼓,夢回猶覺世情非。
太湖之陽九龍峰,金田蟄爾僧中龍。山頭云出野漠漠,石眼泉落聲淙淙。呵冰古硯寫墨竹,掃雪幽軒看碧松。別來兩度歲年晚,祇見梅花信一封。
三月三日雨新晴,相邀春伴冶西城。即倩山妻紗帽辦,更煩小將犢車輕。好語啼春秦吉了,仙姿當酒董雙成。憑君多唱嬉春曲,老子江南最有情。
題詩人已貴,袞路冠三臺。冷淡亭臺偏種竹,清虛軒砌不栽花。
初來花尚遲重來花已老,省識計拙畫圖無從考。露潤珠唇點絳鮮,倏爾上陽衰且槁。白頭粉蕊俱亂絲,默怨東風遑顧掃。凄凄風止風又生,寧分孰姝孰姥行榮行悴一例滋腐草。苦算芳期每無驗,哀其斗妍彼時力竭此時卻陷春心狡。玉帶虹飛牛女期,南湖棹舉蓬瀛島。無花自比有花長,機緣隨遇烏惡好。桃枝桃葉武陵溪,白衣蒼狗局中迷。數過幾折連幾憩,煙痕疏補六橋堤。仙柯碧浸樓臺水,獨憐步步踐紅泥。捲岸沈瀾紛雨瓣,香在香銷俱是幻。紅顏遲暮見人間,照影傷心昆明乾。徒爭花發與花落,逝水瘞花空池閣。
長憶閩中路,今朝馬首東。山高云易雨,谷響水多風。蝶抱落花片,鳥啼深竹叢。功名一畫餅,身世獨飛蓬。
江闊風帆急,潮回沙露痕。寒林無剩葉,茅舍各成村。雁落煙波渺,鴉歸野色昏。未知孤客棹,今夜泊誰門。
江樓懸夜月,隔水漾芙蓉。誰送青溪鯉,因懷白雪峰。人今猶兩地,劍已合雙龍。倚檻歌長句,行追澹者蹤。
我識南村叟,臞然一逸民。卜居三讓里,擊壤百年身。城府入來少,桑麻樂處真。一經今有子,環堵豈嫌貧。
暮靄殷殷漶未乾。酒酣只手擲雙丸。誰敲萬丈無邊壁,一曲悲歌到夜闌。
萬里清明節,三年放逐臣。已無花共照,況有藥相親。嶺徼饒蒸霧,江湖一病身。圣朝容腐朽,歸去老垂綸。
去客猶為客,今宵喜有家。喚兒行綠酒,教女戴春花。自喜新正近,誰憐暮景斜。題詩逐窮鬼,無用柳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