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雜感》二十首 其六
昔叩于公拜綠章,
擬征楛矢靖東方。
鴟夷靈爽真如在,
銅狄災氛實告祥。
地戛龍吟翻水窟,
天回電笑閃湖光。
殘燈仿佛朱衣語,
夢斷潮聲夜殷床。
昔叩于公拜綠章,
擬征楛矢靖東方。
鴟夷靈爽真如在,
銅狄災氛實告祥。
地戛龍吟翻水窟,
天回電笑閃湖光。
殘燈仿佛朱衣語,
夢斷潮聲夜殷床。
昔日曾向于公叩拜呈遞綠章,打算用楛木箭平定東方戰亂。伍子胥的英靈仿佛依然存在,銅人示警的災氛確實預兆不祥。大地間似龍吟震蕩水窟,天空中閃電如笑掠過湖光。殘燈下仿佛聽到朱衣人低語,夢斷時潮聲整夜震動床榻。
綠章:道教奏天的青詞,用綠色紙書寫。
楛矢:用楛木做的箭,古代肅慎族貢品,此處代指軍事行動。
鴟夷:指伍子胥,傳說其被投江后化為濤神,故云“靈爽如在”。
銅狄:銅人,典出《三輔黃圖》,象征朝代更迭的災異之兆。
戛:擬聲詞,形容震動聲。
電笑:閃電如人笑,形容湖光與閃電交映。
朱衣語:指夢中神秘聲音,或喻忠魂低語。
殷床:潮聲震動床鋪,“殷”通“隱”,形容聲音宏大。
詩作于清初,錢謙益明亡后游西湖,觸景生情作《西湖雜感》二十首,借西湖古今之變抒亡國之痛。其六聚焦歷史忠烈與災異之兆,折射明亡背景下詩人對時局的痛切反思。
詩以歷史典故(于公、伍子胥)與自然奇觀(龍吟、電笑)為經緯,既追念忠魂,又暗喻國變,濃縮了明亡之際知識分子深沉的家國情懷,是清初遺民詩的典型之作。
駿駛元奇崛,馴良蔑等倫。
窮途曾盡力,徒步始傷神。
未易營阿堵,何由肖乞銀。
佛書端可信,當復轉人身。
料我今誰識,交君日漸深。
相看如骨肉,有志各山林。
佐酒無珍具,成詩每痛箴。
晝逢常夜別,雨阻定晴尋。
蕭條垂柳映枯荷,金碧樓空水鳥過。
略剩繁華猶好在,細看冷淡奈愁何。
遙知堤上游人少,漸覺城中空地多。
回首太平三百載,錢王納土免干戈。
再見湖東岸,遷居傍廢城。
鷺群窺釣石,荷氣馥棋枰。
歉歲難羈旅,泥途厭步行。
幽懷徯清話,豈不向君傾。
志大終癡拙,年衰合老成。
口無談世事,身不要時名。
偶后諸人死,猶余幾日程。
灰心良已是,拊髀未須驚。
別后生涯兩更微,裹糧東路是耶非。
我才疋馬荒山出,公亦輕帆下水飛。
市酤未成投轄飲,閑枰聊解爛柯圍。
會須一騁吳山目,同上嚴家九隴磯。
欲雨雨不墮,謂晴晴無期。
秋陰白日暗,黯淡寒云垂。
華盛不長保,百卉忽已衰。
蕭颯枯草中,嘉菊遺妍姿。
淵明但熟醉,不作騷人悲。
悲更盛于騷,俗士焉得知。
感極每欲死,唯酒能寬之。
幸有杯中物,勿惜時一持。
行舟觀岸樹,意若有不足。
豈惟檉柳楊,亦頗間篁竹。
猥瑣匪大材,誰謂真不曲。
北風稍向南,南風稍向北。
弱質不自由,隨風作反復。
我家有喬松,似是千秋木。
下無藤蘿纏,上無禽鳥宿。
清陰蔭百畝,毅然立于獨。
八風吹不動,矧肯變寒燠。
是可托吾廬,隠居于此卜。
焉能江湖間,浪與此輩逐。
旅宿殊難穩,宵征敢告勞。
三聲雞未動,五丈月猶高。
險路紆羸馬,寒飚穴敝袍。
枯林影中過,恐或有梅梢。
逾月黃梅雨,河流屢溢涯。
蟻宮危智伯,螢燭困欒巴。
忽喜迎初日,猶嫌見早霞。
淡晴城外路,緩馬過荷花。
歲窮猶此客,不早見幾微。
豈易賒鄰醞,何慚典故衣。
余寒當有幾,小忍未為非。
野燒回青潤,春山飽蕨薇。
書貴瘦硬少陵語,豈止評書端為詩。五百年間會此意,畫師汾陽老阿熙。
嵬詩瑣畫世一軌,肉腴骨弱精神癡。明窗共讀杜集竟,兩幅雪霽叉橫披。
前幅長松何所似,鐵干皴澀撐霜皮。其下怪石臥狻兕,突兀崷崒凝冰嘶。
后幅澌遠漸迤邐,一往不知其幾里。目力已盡勢未盡,平者是沙流者水。
人物如指或如蟻,戴笠騎馿者誰子。顧此定是覓句翁,羸仆縮首襥凍耳。
欲渡未渡溪坂間,啐野寒烏忽驚起。自非布置奪鬼神,焉能揮掃到骨髓。
郭生此畫出自古心胸,亦如工部百世詩中龍。清癯勁峭謝嫵媚,略無一點霑春風。
市門丹青紛俗工,為人涂抹杏花紅。老夫神交此石與此松,留眼雪天送飛鴻。
猶存徑菊已無荷,城上霜風疋馬過。
廝養前行疑叵可,徼巡側睨暗誰何。
感時詩客推敲苦,逃俗編氓剃落多。
祇為湖山豢佳麗,水犀十萬競投戈。
余生如涸魚,斗水足可活。
父子自相濡,不望江湖闊。
使吾道當亨,時平己身達。
運往年歲莫,滋厭耳根聒。
與其強磬折,孰若謹囊括。
心憐童穉饑,此事亦已末。
老窮勝殀達,敢惜歲時遷。
食玉多憂死,披蓑且醉眠。
西湖非昔者,南雪尚春前。
稍足陶瓶粟,諸公不用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