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李公挽詞
昭代論人物,如公實罕儔。行藏一無愧,才業兩俱優。矜式新韋布,封章動冕旒。持荷簪筆地,猶想舊風流。
吏績今無匹,邦人合去思。筑堤防水患,振廩粒民饑。歷歷新安戒,洋洋近古詩。經綸曾未究,空有典刑遺。
昭代論人物,如公實罕儔。行藏一無愧,才業兩俱優。矜式新韋布,封章動冕旒。持荷簪筆地,猶想舊風流。
吏績今無匹,邦人合去思。筑堤防水患,振廩粒民饑。歷歷新安戒,洋洋近古詩。經綸曾未究,空有典刑遺。
在政治清明的時代談論人物,像您這樣的實在少有。言行出處都問心無愧,才能和功業都十分優秀。您是平民百姓的楷模,上書直言能打動帝王。在侍從皇帝的地方,還能讓人想起您往昔的風采。您的為官政績如今無人能比,百姓們都對您心懷思念。您修筑堤壩防止水患,開倉放糧救濟饑民。您留下清晰的為官告誡,還有高雅的近體詩作。您的治國才能還未完全施展,只留下值得后人效法的典范。
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
罕儔:少有可比。
行藏:指出處或行止。
矜式:敬重和取法。韋布:韋帶布衣,借指平民。
封章:密封的奏章。冕旒:借指帝王。
持荷簪筆:指侍從皇帝。
去思:指地方士民對離職官吏的懷念。
振廩:開倉放糧。粒民饑:救濟饑餓的百姓。
新安戒:可能指其在新安任職時留下的為官告誡。
經綸:本指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典刑:指可為法式的楷模、典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來看,應是在侍郎李公去世后,作者為紀念他而作。當時可能社會較為關注官員的品行和政績,李公以其優秀的品質和突出的作為受到眾人敬重,作者有感而發寫下此挽詞。
這首挽詞主旨是贊頌侍郎李公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政績,惋惜其才能未得充分施展。特點是內容充實,從多個方面展現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對研究當時官員形象和社會風氣有一定價值。
采蓮女,采蓮舟,春日春江碧水流。蓮衣承玉釧, 蓮刺罥銀鉤。薄暮斂容歌一曲,氛氳香氣滿汀洲。
梅花雪白柳葉黃,云霧四起月蒼蒼,箭水泠泠刻漏長。 揮玉指,拂羅裳,為君一奏楚明光。
魂清清,魄濯濯。 鳥不號,魚不躍。 紛水神,激山樂。 天亦捶殘,地亦摧卻。 提攜踏青霞,九回吊孤月。 秋臺鄉樹結桐花,千年恨血點泉沙。 鬼燈送客三山下,黃塵清水扶桑斜。
明月上西軒,流光照積雪。開軒一長望,皎皎千里潔。
佳人怨遙夜,起坐彈金屑。為我操《孤鸞》,悵然感離別。
相思報瑤華,無使音塵絕。
貧家教妾自當壚,馬上郎君不敢呼。 折得荷花待誰贈,葉間紅淚滴成珠。
巫山高不極,沓沓狀奇新。暗谷疑風雨,幽巖若鬼神。 月明三峽曙,潮滿二江春。為問陽臺夕,應知入夢人。
月共故人來,柴門向晚開。呼僮先下榻,攜手重登臺。
記否吹簫夜,依然入畫梅。經年話相憶,冷撥地爐灰。
風搖蘞蔓響高檐,裝裹殘書手自簽。 鳳管玉樓邀素月,碧筒深樹遣朱炎。 東皋過雨施長屐,南畝逢秋試短鐮。 筮仕廿年家食半,獨于山水性非廉。
伏低伏弱,裝呆裝落,是非猶自來著莫。任從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農過,蠶怕雨寒苗怕火。陰,也是錯;晴,也是錯。
愁眉緊皺,仙方可救,劉伶對面親傳授。滿懷憂,一時愁,錦封未拆香先透,物換不如人世有。朝,也媚酒;昏,也媚酒。
江山如畫,茅檐低廈,婦蠶繅、婢織紅、奴耕稼。務桑麻,捕魚蝦。漁樵見了無別話,三國鼎分牛繼馬。興,休羨他。亡,休羨他。
飛鳥影穿紅燭去,寒蟾光落素琴來。 三數寺通溪畔路,好從僧借流時杯。
日暮江空船自流。誰家院落近滄洲。一枝閑暇出墻頭。 數朵幽香和月暗,十分歸意為春留。風撩片片是閑愁。
高節長身老不枯,平生風骨自清癯。 愛君修竹為尊者,卻笑寒松作大夫。 未見同參木上座,空余聽法石於菟。 戲將秋色分齋缽,抹月批風得飽無?
十指嫩抽春筍,纖纖玉軟紅柔。人前欲展強嬌羞。微露云衣霓袖。最好洞天春晚,黃庭卷罷清幽。凡心無計奈閑愁。試拈花枝頻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