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顧工掄代父從軍 其二
年少從軍古所稀,
凱旋仍舊著萊衣。
自曾博得忠兼孝,
常夢愁云塞外飛。
年少從軍古所稀,
凱旋仍舊著萊衣。
自曾博得忠兼孝,
常夢愁云塞外飛。
年少就參軍入伍,這在古代是很稀少的事,凱旋歸來后依然穿著代表孝親的萊衣。自己既贏得了忠誠之名又盡了孝道,卻常常夢到塞外愁云彌漫的景象。
萊衣:傳說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以娛父母。后因以“萊衣”指孝養父母。
博得:贏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當時可能社會存在一些戰事,年輕人參軍是保家衛國的一種方式。詩人看到顧工掄年少從軍且凱旋歸來,還能盡孝,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顧工掄忠孝兩全的品質。其突出特點是將忠與孝結合描寫,并通過現實與夢境的對比展現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地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忠孝觀念的重視。
越城吳國結良姻,交發芙蓉幕內賓。
自顧幽沈槐省跡,更愛延平津上過,一雙神劍是龍鱗。
楚岸花晴塞柳衰,
年年南北去來期。
江城日暮見飛處,
洞庭云水瀟湘雨,
好把寒更一一知。
東堂第一領春風,時怪關西小驥慵。
華表柱頭還有鶴,今日江南駐舟處,莫言歸計為云峰。
往日江村今物華,一回登覽一悲嗟。
故人歿后城頭月,謝公古郡青山在,三尺孤墳撲海沙。
夫差宮苑悉蒼苔,攜客朝游夜未回。
冢上題詩蘇小見,千載三吳有高跡,虎丘山翠益崔嵬。
十問九通離義床,今時登第信非常。
亦從南院看新榜,知君已塞平生愿,日與交親醉幾場。
樹色川光入暮秋,
使車西發不勝愁。
璧連標格驚分散,
滿園歌管涼宵月,
此后相思幾上樓。
重疊愁腸只自知,苦于吞蘗亂于絲。
一船風雨分襟處,
鳴蟬似會悠揚意,陌上聲聲怨柳衰。
誰不相逢話息機,九重城里自依依。
蓬萊水淺有人說,西窗昨夜鳴蛩盡,知夢芝翁起扣扉。
一從門館遍投文,旋忝恩知驟出群。
不道鶴雞殊羽翼,欲逐飄蓬向岐路,數宵垂淚戀清芬。
唐城接軫赴秦川,憂合歡離驟十年。
龍頷摘珠同泳海,
能使丘門終始雪,莫教華發獨潸然。
千里楚江新雨晴,
同征肯恨跡如萍。
孤舟泊處聯詩句,
今來無計相從去,
歸日汀洲乞畫屏。
為君惆悵惜離京,年少無人有屈名。
積雪未開移發日,
又得新詩幾章別,煙村竹徑海濤聲。
匹馬蕭蕭去不前,平蕪千里見窮邊。
關山色死秋深日,隴頭冤氣無歸處,化作陰云飛杳然。
北闕秋期南國身,
重關煙月五溪云。
風蟬已有數聲急,
賴在陶家柳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