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庵
飯罷下高閣,尋幽臨水扉。
石間亂流出,樹里一僧歸。
山鳥怡人耳,池花沾客衣。
那羅巖窟畔,徙倚戀清暉。
飯罷下高閣,尋幽臨水扉。
石間亂流出,樹里一僧歸。
山鳥怡人耳,池花沾客衣。
那羅巖窟畔,徙倚戀清暉。
吃完飯走下高高的樓閣,去探尋幽靜之地來到水邊的門扉。石頭間有亂流涌出,樹林里有一個僧人歸來。山間鳥兒的叫聲讓人聽著愉悅,池中的花上露水沾濕了客人的衣裳。在那羅巖窟的旁邊,我徘徊留戀著這清幽的光輝。
飯罷:吃完飯。
高閣:高大的樓閣。
尋幽:探尋幽靜的地方。
水扉:水邊的門。
亂流:指從石間涌出的水流。
那羅巖窟:具體地名,可能是華嚴庵附近的一處巖窟。
徙倚:徘徊。
清暉:清幽的光輝。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華嚴庵時,被庵周圍的清幽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當時詩人或許想要暫時逃離塵世的紛擾,在山林中尋找內心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華嚴庵周邊的清幽景色,突出了景色的寧靜優美。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之美的細膩感受和獨特表達。
睡起僧房日未斜,興來隨處即為家。美人不見幽期渺,閒對蒼黃數落花。
秋入蒹葭小雁行。參差飛墮水云鄉。直須銀甲供春筍,且滴糟床覆羽觴。風壓幕,月侵廊。江南江北夜茫茫。懸知上馬啼鵑夢,一夜驚飛寶鴨香。
病見巖花發,風霜一歲殘。月斜寒影動,清比玉堪餐。
芳原似掌,種水通城,分得西湖西畔好。算程非遠,消夏剛宜趁清曉。前年到。煙扉蟋蟀,風葉玻璃,今度綠陰天變了。略惜紅衣,含意如人感秋早。聽人道。城鑰舊扃戰云,寺碣半埋荒草。誰分招攜素心,竹林同調。老顛笑。身世醉夢一場,尚勞古今憑吊。說與閒僧,不管木樨香妙。
閑揭新刊集,時裝舊窨香。還如到茂灌,無物在床旁。
母老兒亦老,何幸得生全。故鄉有敝廬,菽水盡馀歡。
縣齋寂寂遠塵氛,草滿圜扉翠欲熏。日轉棠陰侵席過,風回琴響隔花聞。水分九派通蒼海,地擁三關壓紫云。河朔近來為令者,路人爭道不知君。
北就墻陰創小欄,小欄非窄亦非寬。何須渭水誇千畝,且對蕭齋種百竿。春筍屈盤穿砌出,夜枝交戛入窗寒。誰能攜妓東山去,垂老區區學謝安。
杏園席上題名處,晚歲登朝復幾人。塵里浮蹤那可定,鏡中華發自應新。松當雪澗猶含翠,桃熟昆丘不記春。曾是十年江海別,喜君重到鳳池身。
人間狡兔開三窟,天上夜叉守九關。欲伴衲僧林下住,會須石似此心頑。
蕭條殘壘不勝悲,此地曾經幾亂離。恨血尚馀春草里,游魂多出夕陽時。瀟瀟寒雨聞刁斗,漠漠陰云見羽旗。滿路干戈愁轉戰,胡笳休向馬頭吹。
旌節發河陽,君行西路長。心懸隴上月,威帶日南霜。入郡春隨馬,談兵秋滿堂。于今汲長孺,易使鬢毛蒼。
拂袖歸田園,閉門謝卿相。白云有去來,青山本無恙。
楝塘老人塘上游,颯颯西風吹素秋。記得看花三四月,滿塘紅紫映波流。
高樹梅初發,城隅古謝村。況多秋蘚色,巧詠任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