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純皇帝御制平定兩金川凱歌三十章乾隆四十一年 其三
賊巢最是勒烏圍,
甲雜小連噶喇依。
破竹勢成應不日,
速傳捷信愿無違。
賊巢最是勒烏圍,
甲雜小連噶喇依。
破竹勢成應不日,
速傳捷信愿無違。
賊人的巢穴最主要的是勒烏圍,甲雜這個地方小,和噶喇依相連。如今已形成勢如破竹之勢,不用多久就能取勝,希望能迅速傳來捷報,不要違背大家的期盼。
勒烏圍:金川地區重要的據點,是敵方主要巢穴之一。
甲雜:地名,在金川地區。
噶喇依:也是金川地區的重要地點。
破竹勢:像劈竹子一樣,劈開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隨著刀刃分開了,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乾隆四十一年,清軍經過長期征戰,平定了大小金川的叛亂。這首詩是乾隆皇帝在戰爭接近尾聲時所作,反映了當時清軍勢如破竹的戰局,表達了對戰爭勝利的期待和信心。
此詩主旨是表達對平定兩金川戰爭勝利的期盼和信心。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簡潔、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藝術價值不高,但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可反映當時的戰爭局勢和統治者的心態。
雨洗軒庭迎晚照。黃菊才芳,未覺秋光老。怪底烘堂添語笑。姮娥此夜來蓬島。獻壽新詞誰解道。滿眼兒孫,著語皆爭巧。瀲滟金杯休惜釂。追歡不怕霜天曉。
乍撥山亭木葉堆,老僧千歲喝巖開。天從白石云根出,地帶青泥雪髓來。竹影自深斜映月,魚腥不到半凝苔。世間夢渴知多少,可待金莖露一杯。
膴膴川原合,依依桑柘疏。柳汀與花塢,好是輞川居。
舊多社客談因果,新向禪林問祖風。歸去萬緣無不了,這回洗缽聽齋鐘。
一時賓主并風流,無柰離心傍客舟。待月總攜天柱興,觀濤俄失廣陵游。凄清畫角同歸暮,縹緲寒砧獨去愁。笑殺平原期十日,不禁盧女望刀頭。
竹里風生月上門,理秦箏,對云屏。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
遠公鼻孔著蓮香,引得喃喃鬨幾場。供佛建庵人更錯,參機元不在西方。
夙昔慕魯連,挾憤欲蹈海。嗣乃笑其愚,何不看胡亥。今知冢中骨,及躬且危殆。倘得一睹之,保身吾豈怠。吾師明月珠,曄曄多光彩。不甘遺暗途,且欲資甄采。遂奮紫騮駒,長安逐駑駘。期展千里足,昂昂致高塏。豈意志未伸,忽值城邑改。一夫弄權柄,萬方沸鼎鼐。異軍倏然起,民意未可紿。固有舊田園,猶得滋蘭茝。天命已可知,所望歸而待。奈何一嗟跌,默默以千載。北望淚沾裾,魂兮爾安在。焉得復歸來,雷音聽奏凱。
路入西風十里秋,月明飛雪下汀洲。關山著處皆戎馬,容得山人不系舟。
九重云外步虛聲,十二時中太古情。為問當年赤松子,人生何處是功成。
梅柳約東風,迎臘暗傳消息。粉面翠眉偷笑,似欣逢佳客。晚來歌管破馀寒,沈煙裊輕碧。老去不禁卮酒,奈尊前春色。
游山有秘訣,竅在覓施主。慨自溫塘歸,饑腸響雷鼓。雅人坐一船,雅極愁不語。望中得磁溪,壯氣生脾土。明知歲不惡,破例吃大戶。訪舊巧立名,佯佯吾甚武。退公惠然來,酒饌溫尊俎。勸我盡量去,特地賑餓虎。一飽百慮靜,詩作蠶絲吐。船頭指尖峰,火苗辨前古。我戲叩我腹,吾何負于汝。
山頭出白云,瀑布灑飛雨。可人期不來,目斷瀟湘浦。
古木叢中息世諠,老生力學掩溪門。危弦未絕人須聽,蠹簡多忘我欲溫。白兔流光分石色,蒼龍擁沫驗沙痕。從今更浚源頭水,莫待投膠與救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