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九首 其三 《明帝紀》
中原不改舊山河,
仙掌偏承雨露多。
若道無情是金石,
豈應辭漢淚滂沱。
中原不改舊山河,
仙掌偏承雨露多。
若道無情是金石,
豈應辭漢淚滂沱。
中原大地依舊保持著舊日的山河風貌,金銅仙人卻偏偏承受了更多的雨露。如果說金石是無情之物,那它又怎會在辭別漢朝時淚水滂沱呢。
仙掌:這里指金銅仙人,漢武帝曾在建章宮前鑄造金銅仙人,手托承露盤以承接天上的甘露。
雨露:象征著皇帝的恩澤。
金石:指金銅仙人。
此詩可能是詩人在看到歷史的興衰變遷后有感而發。三國時期,朝代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不安。詩人或許借金銅仙人辭漢的典故,來表達對當時社會局勢的感慨,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歷史的滄桑巨變。其突出特點是借物抒情,以金銅仙人的遭遇來寄托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但也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山人垂老厭奔波,客里移居可奈何。居竹軒中無長物,采蓮涇上有行窩。幾莖白發梳來短,千古清尊飲尚多。最喜東鄰王處士,閑來無事肯相過。
蘭亭已榛委,衣冠非昔年。吁嗟觴詠樂,猶托畫圖傳。
岷峨高峰幾千丈,西蜀雄藩勢尤壯。賢王久著忠孝名,巫峽川流屹相向。始當茅土立,儒玄沐恩庥。解衣每下士,道義非塵侔。嗟予疏野曷侍游,渺漠萬里何乃遠惠五彩之重裘。京華拜領增拾襲,片片云霞相蕩浮。自慚樗散為時棄,久托林泉臥榛翳。五銖不啻芰荷輕,王門敢儗長裾曳。盛服俄驚降大庭,鶴禁封題遠緘至。凝寒陋質變春和,冱凍空山消顥氣。華陽之仙人,文德并前烈。拯濟群黎凍餒除,國社安隆仰明哲。遂令眷渥及山人,亦被輝光起迂劣。晏嬰衣被十載忘,范叔號寒一朝撒。儗營大藥窺洪厖,正爾宜擷雪羽云姿裳。行穿蘚澗墮晴雪,坐倚林籟鳴秋霜。千金裘,世稀有,宮錦袍,仰君壽。李白狂歌詩百篇,應悅丹砂駐衰朽。蕭條山谷絕世期,緬想青城勞夢思。扁舟倘遂涓滴報,拭目相從天一涯。
讀盡千秋綠字書,小賢那比大賢如。北山蕙帳庸譏鶴,東海綸竿豈為魚。道散諸家宗復振,文興八代統寧孤。問奇予敢嗟遲暮,嬴得茅心日漸除。
讀書期有用,閉戶恥無能。落葉空山雨,疏鐘獨夜燈。人稱樗里子,住近石門僧。靜坐觀詩妙,須參最上乘。
一徑斜臨水,長汀曲抱沙。古來鴻鵠侶,霅上白云家。種橘開新溜,尋芝數落霞。武陵溪不遠,石壁有桃花。
山沉露冷小蟲啾,夜空如墨月如勾。半生三十余年事,此刻一并到心頭。
客中逢七夕,片月倚重樓。靜對星河夜,涼生枕簟秋。人間渾是夢,天上亦多愁。覽鏡驚雙鬢,空悲歲序流。
密云千里夜同陰,有客相邀話素襟。凝結固知由地力,豐登誰識是天心。紙窗外借三分白,瓦隴中鋪一尺深。五鼎待君同下箸,莫勞終日聽車音。
淳精育物,瑞木成文。元氣陶冶,非煙郁紛。玄貺昭格,至和所薰。登歌祼獻,肸蚃如聞。
圣經賢傳豈徒言,民物由來總一原。講幄儒臣勞啟沃,直從濂洛溯羲軒。
澗草萋萋泉汩汩,紫蘭香老棠梨發。山中無人松柏寒,臥聽狐貍嘯明月。
秋風秋水清浮波,片帆送舟如擲梭。篙師絕叫鳧雁起,但見流沫翔盤渦。汀蘆雪舞花婆娑,綠凈已消菱與荷。青山蹀躞奔青騾,倏忽過眼千群多。放情盍買鱸鄉鱸,侑以滿酌金叵羅。醉拍銅斗踏浪歌,江行之樂其如何?
江水江花只自春,不知容易解愁人。山川寂寞衣冠淚,今古消沉簡冊塵。草草逢人空識面,匆匆為客莫容身。十年憂患誰相慰,賴得君家是近鄰。
時命哀哉偕與亡,珍珠無一串成行。千千真道隨吾去,愚者未宜聞半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