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書九首 其一 《武帝紀》
鄴城斜日帶清漳,
銅雀臺高穗帳荒。
七十二陵終寂莫,
不知誰是發(fā)丘郎。
鄴城斜日帶清漳,
銅雀臺高穗帳荒。
七十二陵終寂莫,
不知誰是發(fā)丘郎。
鄴城的夕陽斜照著清澈的漳水,銅雀臺高聳,里面的穗帳卻一片荒涼。曹操的七十二座陵墓最終都寂靜落寞,不知道誰是那挖掘墳墓的發(fā)丘郎。
鄴城:古地名,是曹魏政權的重要城市。
清漳:指清澈的漳水。
銅雀臺: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
穗帳:靈帳。
七十二陵:傳說曹操為防止死后陵墓被盜,設七十二疑冢。
發(fā)丘郎:指盜墓者。
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作者對歷史進行感慨之時。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者,其事跡和傳說眾多,七十二疑冢更是引發(fā)后人諸多想象。作者面對歷史遺跡,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的興衰變遷。其突出特點是借曹操相關的歷史傳說和遺跡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以獨特視角展現(xiàn)了對歷史人物的思考。
桂影扶疏漾碧流,高人歸隱坐垂鉤。乾坤空廓心無際,雨笠煙蓑老即休。
東郊服牛秧未移,前者掠取稱犒師。南湖蓄魚家賈販,昨朝一網(wǎng)俱無遺。味甘得計啟貪虐,日揣編戶鉆其肌。網(wǎng)羅已遍閭左右,根括流寓窮刀錐。總兵三月官四易,方春殆若秋慘悽。誰能反此思報國,建功何事不肯為。
無限事,斷送在長安。只見前人前事好,后人誰道后人難。青史不勝寒。
郎家大堤上,妾住橫塘曲。年少結新歡,離別豈所欲。日日望郎歸,門前春草綠。嫁時雙明珠,系妾紅羅襦。纂制遠游履,愿諧比目魚。路長不可致,搔首空踟躕。
納納乾坤內(nèi),紛紛萬事牽。文星猶似漆,兵氣正如煙。轉(zhuǎn)覺心憂世,其如命在天。同君暢懷抱,一醉杏花邊。愛聽箏聲曲,貪看錦上花。青年去如失,白發(fā)坐來加。政復憐身世,無徒戀物華。勸君堅晚節(jié),湖畔臥煙霞。
風從水上過,文成風不知。水亦不自文,觀者乃文之。
冱露低煙擬怨誰,凄然亦自惜馀姿。無人為買蒲城酒,正是柔桑葉落時。
民社關身地,淹留廊廟心。能將制錦意,和曲比鳴琴。鸞鳳有文翮,低回枳棘林。食我中園竹,貽我希世音。覽德起翱翔,來歸阿閣深。春光照城郭,桃李成繁陰。雨馀清樹枝,團團明月岑。懷君妙生殖,古道重相尋。
每嘆西湖境未殊,向來人物有還無。紅蕖綠竹渾相得,明月清風亦不孤。
行尸走骨,逐利爭名。傷神損氣勞形。鎮(zhèn)日謾天昧地,不顧神明。都緣為兒為女,惹塵勞、一向貪生。何事盡待,無常限到,送入深坑。金玉珍珠棄了,惟留得,平生善惡為憑。甚處分明打算,直至幽冥。無情業(yè)鏡來照,覺從前、罪棄非輕。放聲哭,恨當初,不做修行。
坡公覓歸路,老子出函關。隔隴誰吹笛,開門雪滿山。
西風吹徹桂花秋,欲去珍禽不自由。無限人間離別意,海天明月照高樓。
一聲爆竹透云端,驚醒蒼生睡不安。若使江淮豪杰聽,定應慚悚膽先寒。
霅川歸處趣何清,竹下琴樽柳外亭。風煖波光涵戶白,山晴云影壓簾青。眠沙鷗鳥吟邊見,投浦漁歌靜里聽。更想客來清話日,不談名利只談經(jīng)。
原非人力建,造化琢磨成。一枕游仙夢,蟾波白晝生。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