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有客過訪村居
湖天高臥動經年,酌客高吟桂樹篇。
有地漫開徵士徑,無家聊種故侯田。
蒹葭玉笛秋云遠,埤堄金笳暮景懸。
碧草錦湍明石路,杖?相送出墟煙。
湖天高臥動經年,酌客高吟桂樹篇。
有地漫開徵士徑,無家聊種故侯田。
蒹葭玉笛秋云遠,埤堄金笳暮景懸。
碧草錦湍明石路,杖?相送出墟煙。
長久在湖邊高臥生活,如今有客人來訪,我便斟酒陪客,高聲吟誦著關于桂樹的詩篇。有空閑之地隨意開辟出一條小路,沒有固定的家,姑且耕種著像故侯那樣的田地。蘆葦叢中傳來玉笛之聲,秋云顯得格外遙遠;城墻上的女墻旁金笳聲起,暮景如懸掛在空中。碧綠的草和如錦緞般的急流映照著石頭小路,我拄著拐杖送客人走出村莊,直到炊煙之中。
高臥:隱居不仕。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酌客:陪客人飲酒。桂樹篇:可能指與桂樹有關的詩篇,桂樹在古代常象征高潔。
漫開:隨意開辟。徵士徑:徵士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職的隱士,徵士徑即隱士所行之路。
故侯田:指漢代召平在秦亡后種瓜之事,這里表示像故侯一樣耕種田地。
蒹葭:蘆葦。
埤堄(pì nì):城墻上的女墻。金笳:一種樂器。
錦湍:如錦緞般的急流。
杖?(qióng):拄著竹杖。墟煙:村莊的炊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隱居狀態。可能當時社會動蕩或詩人個人經歷了一些波折,從而選擇隱居村居,在早秋時節有客來訪,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早秋村居生活為主題,展現了詩人隱居的閑適與恬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多樣的表現手法,營造出優美的意境,體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也是反映古代文人隱居生活的佳作。
柴門雖謾不曾關,賓客從他自往還。連日山寒聲影絕,蒲團危坐更安閑。
引得春風出塞難,還期萬里報平安。流傳故事天山下,馬奶如醇進野餐。
人似平原字亦顏,詩成長在笑談間。試看落筆云煙疾,難放搖春草木閒。美俗未容窺制錦,勸耕聊得伴行山。慚將鄭臘酬荊璞,無怪年時債未還。
半依巖岫倚云端,獨立亭亭耐歲寒。一事頗為清節累,秦時曾作大夫官。
盡日籃輿不計程。輕裝小隊出山城。河陽豈為看花行。連陌桑插催曉剪,分疇煙雨課春耕。相期父老共升平。
誰貌江南景,風煙萬里寬。金銀開佛寺,紫翠出林巒。遠客馳行役,幽人賦《考槃》。蒼茫無限意,撫卷為盤桓。
皓月團團照碧天,鰲山燈火不須然。吾皇恭儉人心樂,自有嘆聲四海傳。
莫羨庵居景物清,須知樂自苦中生。山前盡日幽尋客,多說荒蹊不可行。
材氣無雙是隴西,扁舟還指舊山溪。非關呂覽難更字,要使班輸別造梯。塵外光陰歸作者,道中消息在寥兮。它年峻捷黃金榜,路入三吳手重攜。
樹如寶塔無邊翠,雪作河源不斷流。四海一家歌且舞,夕陽紅映廟兒溝。
江表歸來得自由,舊鄉能復到溫柔。辭源已見流三峽,筆力當期挽萬牛。白日忍從黃霧塞,青天那復黑云浮。掃除驕寇還強漢,會有忠良告遠猷。
憶昔在山日,眠云并枕石。如今城里居,欲去去不得。
南山雨過北山出,昨夜月明今日晴。云氣自舒還自捲,太虛萬古常清明。
曲池小檻生涼氣。最怯客中情味。徙倚水精簾,遙夜何曾睡。北斗近京華,極望勞終歲。幾時更、陌頭連轡。嘆淹滯、未成歸計。萬縷垂楊,千重芳草,遠夢歷歷分襟地。暗想擘箋時,定有沾衣淚。
主人避暑開芳宴,輕折荷盤當酒罍。半朵斷云擎翡翠,一江甘露瀉玫瑰。胸中爽氣飄飄起,鼻底清香拍拍回。可笑狂生楊鐵笛,風流何用飲鞋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