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鄭邸山林 其二
躡級垂清齋,高樓三面開。
竹陰先客到,山色興詩來。
掛壁驚云物,臨池想筆才。
青霄肯將去,斜日更徘徊。
躡級垂清齋,高樓三面開。
竹陰先客到,山色興詩來。
掛壁驚云物,臨池想筆才。
青霄肯將去,斜日更徘徊。
踏著臺階來到清幽的書齋,高樓三面敞開。竹影仿佛先于客人到來,山色引發了作詩的興致。墻上的畫作讓人驚嘆于云物之美,面對池塘不禁想起了善書之人。若能置身高遠的境界,夕陽西下時更讓人徘徊留戀。
躡級:踏著臺階。
垂清齋:來到清幽的書齋。垂,有來到之意。
云物:指云的色彩、形狀等,這里可能指墻上描繪云物的畫作。
青霄:指高空,也可比喻高遠的境界。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題“游鄭邸山林”可知,詩人是在游覽鄭邸的山林時創作此詩。當時詩人置身于山林的清幽環境中,被美景所感染,從而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游鄭邸山林的所見所感,突出山林景色的清幽和高雅氛圍。其特點是意境優美,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藝術的敏銳感受。
皇穹不愛道,爰產良知翁。奔走舉世豪,先生得其宗。說法五十年,甘雨天南東。張牧如平陽,避舍舍蓋公。輕榕白接?,坐我祗園風。恢諧與觴欒,盎然皆春融。我聞羅什師,時時邇淫躬。及乎飯棘針,亦與常飯同。乃知青蓮華,無妨淤泥中。語罷一自笑,廓落高天空。
亭畔兼山畔,松邊與竹邊。獨存千古質,不受俗人憐。只道淩宵慣,誰知得氣先。堪嗟漢宮女,憔悴坐花田。
利前害后兩相咻,世計催人可自由。倚棹長江看暑月,野夫乘興欲西游。
解說澄湖上,高齋擬石渠。九州分職貢,萬戶入圖書。常侍傳符后,郎官對草余。綈緗隨處滿,人吏此中疏。積水神龍澤,青蓮太一居。鳥啼喧靜院,云暖護幽墟。式重思周典,先收憶漢初。不知供事日,仰止意何如。
藹藹晴郊花氣浮,午窗正睡擁駝裘。覺來鳥雀茅檐靜,屋角春風怒未休。照水輕明楊柳芽,隔林相映占巢鴉。東風香草城邊路,到處人家盡是花。淮上春風萬鼓鼙,落帆舟泊岸邊磯。喧喧野市殘陽里,沽酒攜魚客散歸。
向來不識面,早歲已知名。未遂登龍愿,先傳揖客聲。迎人花灼灼,求友鳥嚶嚶。景物催人興,相逢蓋易傾。
龍鶴在吾西,昔年班荊處。乃今五斗米,縶之不得去。冬夜那何晨,斜河耿高樹。
夢魂慣蹋香泥印。廿四番風催暗信。楊花消息倩誰傳,柳絮情懷頻借問。年年領略春歸恨。淡薄梳妝驚酒困。水晶枕畔淚雙流,流到幾時方始盡。
宛丘有佳士,夙抱希世珍。連城稱趙璧,明月產西秦。精光射長虹,呵護多鬼神。奈何早不售,掩泣徒悲辛。魚目翻見賞,燕石混其真。連城與明月,沉埋氣未伸。郁勃陳蔡間,至寶難終湮。會當獻天府,臨朝設九賓。君其重自愛,毋慚抱璞人。
新收千百秋蓮菂,剝盡紅衣搗玉霜。不假參同成氣味,跳珠椀里綠荷香。
霢霂時雨霽,清和孟夏肇。棲宿綠野中,登頓丹霞杪。敬仰高人德,抗志塵物表。三空豁已悟,萬有一何小。始從情所寄,冥期諒不少。荷衣步林泉,麥氣涼昏曉。乘風面泠泠,候月臨皎皎。煙崖憩古石,云路排征鳥。披徑憐森沈,攀條惜杳裊。平生忘是非,朽謝豈矜矯。五凈自此涉,六塵庶無擾。
蘭繞春庭露氣清,往年同詠謝宣城。龍蛇滿紙看遺墨,忽亂山陽笛里情。
曉窗依約見凝脂,爭挽南枝問別離。幸有今年春較早,避人何事卻開遲。
越南燕北旆摐摐,十載承恩歸舊邦。喜有釣臺風景在,一竿便得老秋江。
山高棱棱,石疊棱棱。儲時元精,濠虹大橫。元精虹橫,泄叢勇貞。彼勇且貞,濠虹之鄉。佐時真人,佛時天綱。恢恢猷烈,赫赫鼎常。殞身殉貞,四有休耿光。耿光則那,祖考厥孫子。孫子忠勛,考祖是似。于戲,不間厥心,以綿爾祉。四祖忠勛,曰陽德則剛。女婦之德,柔則其常。懿其萬母,烈節冷霜。冷霜凄冬,三葉同芳。北背之柏,煢矣朝陽。于戲,烈節不忘。懿彼烈節,猶曰婦人。誇彼丈夫,乃有失厥身。天畀德于人,勇得其純。乃身失矣,曾不慚婦之仁。渭氏作歌,以勖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