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嶧山入洞過石梁登自山最高頂
嶧峰累嵯峨,秋磴紆回互。
履節(jié)展高興,呼侶逐幽步。
魚貫下曲竇,猱攀凌窄路。
沈入沓書冥,漸出豁天曙。
巨石忽硉矹,夾溪相牴牾。
飛梁懸千仞,微命爭一度。
過險悔輕蹈,定性卻重怖。
默默立巉巖,遙遙肆指顧。
感秦失樂石,愴紀余荒墓。
興廢由化遷,年壽誰云固。
安得偕云車,長與列風御。
何必采茱萸,褰裳濕寒露。
嶧峰累嵯峨,秋磴紆回互。
履節(jié)展高興,呼侶逐幽步。
魚貫下曲竇,猱攀凌窄路。
沈入沓書冥,漸出豁天曙。
巨石忽硉矹,夾溪相牴牾。
飛梁懸千仞,微命爭一度。
過險悔輕蹈,定性卻重怖。
默默立巉巖,遙遙肆指顧。
感秦失樂石,愴紀余荒墓。
興廢由化遷,年壽誰云固。
安得偕云車,長與列風御。
何必采茱萸,褰裳濕寒露。
嶧山的山峰重重疊疊、高峻奇崛,秋天的登山石徑曲折回環(huán)。我踏著臺階,興致高昂,呼喚同伴一起探尋幽靜之處。我們像魚一樣依次進入曲折的洞穴,像猿猴一樣攀爬在狹窄的山路上。深入到昏暗幽深之處,漸漸出來便見到開闊明亮的天色。巨大的石頭忽然高聳,夾著溪流相互抵觸。飛架的石梁高懸千仞,我這微小的生命只能冒險走一回。過了險境后悔輕易涉險,鎮(zhèn)定下來卻又重新感到恐懼。我默默地站立在陡峭的山巖上,遠遠地隨意眺望。感慨秦始皇失去了紀功的樂石,悲嘆只留下荒墓。興衰隨著自然變化,誰能說壽命是穩(wěn)固不變的呢?怎能與云車相伴,長久地與疾風一起遨游。何必去采摘茱萸,提起衣裳沾濕在寒露之中。
累嵯峨:重重疊疊、高峻的樣子。
磴:登山的石徑。紆回互:曲折回環(huán)。
履節(jié):踏著臺階。
魚貫:像魚一樣依次排列。曲竇:曲折的洞穴。
猱攀:像猿猴一樣攀爬。
沈入:深入。沓書冥:昏暗幽深的地方。
硉矹:高聳的樣子。
牴牾:抵觸。
飛梁:飛架的石梁。
微命:微小的生命。
巉巖:陡峭的山巖。
肆指顧:隨意眺望。
樂石:秦始皇刻石紀功之石。
褰裳:提起衣裳。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詩人在重陽節(jié)出游嶧山時所作。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wěn)定,詩人有閑暇游山玩水。在登山過程中,面對自然的險峻和歷史遺跡,引發(fā)了他對歷史和生命的思考。
這首詩以登山為線索,描繪了嶧山的險峻風光和登山的驚險過程,同時融入了對歷史興衰和生命無常的感慨。詩風古樸,在寫景敘事中蘊含哲理,展現(xiàn)了詩人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云幕垂垂不掩關,落鴻孤沒有無間。雪花欺鬢一年殘。 欲把小梅還斗雪,冷香嫌怕亂沈檀。惱人歸夢繞江干。
魚龍戲舞近幽宮。亂山中。似途窮。綠野堂深,門敝獸鋪銅。無限青瑤攢峭壁,花木老,映西東。 消磨萬事酒千鐘。一襟風。鬢霜蒙。憂國平生,堪笑已成翁。惟有經(jīng)綸心事在,承密詔,看重重。
羅巾拭遍傷春淚。夜長香冷人無寐。獨坐小窗前。孤燈照黯然。 關情雙紫燕。腸斷鴛鴦伴。無奈武陵迷。恨如芳草萋。
景色秾芳清晝,游絲無力,裊裊輕柔。欲挽春光同住,堪笑難留。碧煙侵、舊時羅袖,紅香淡、獨自妝樓。繡簾幽。弄晴啼鳥,喚雨鳴鳩。 多憂。憑高一望,江南春色,千古楊州。回首繁華,斷腸都付水東流。黯魂銷、一番懷古,空目斷、萬縷新愁。幾時休。綠楊芳草,春夢如秋。
盡日重簾垂不卷。庭院蕭條,已是秋光半。一片閑愁難自遣。空憐鏡里容華換。 寂寞香殘屏半掩。脈脈無端,往事思量遍。正是消魂腸欲斷。數(shù)聲新雁南樓晚。
蕭瑟西風,啼螀滿院,轆轤聲歇。流螢暗照,歸思頓添凄切。更那堪、近來音稀,盈盈一水如迢迭。想當初相聚,而今難再,愁腸空結。 從別。數(shù)更節(jié)。念契闊情悰,驚心歲月。舊游夢斷,此恨憑誰堪說。漸江天、香老蘋洲,征鴻不向愁時缺。待聽殘、暮雨梧桐,一夜啼紅血。
滿目韶光明麗,東風拂拂,花影悠悠。簾卷重樓十二,禁火初收。草青青、游人金勒,春寂寂、深院銀鉤。暗香浮。誰家陌上,幾處津頭。 凝眸。天涯信斷,王孫何處,閨夢多愁。雙燕無憑,日長憑遍小紅樓。對鶯花、滿懷幽怨,臨寶鏡、幾許情柔。空消受,月寒錦帳,香冷衣篝。
微云日暮庭花紫。一葉飄輕淡羅綺。扇驚長信泣佳人,山冷蒼梧悲帝子。 樓前莫問相思字。深院螢飛照砧杵。西風燕去幾時歸,秋夢芙蓉江上水。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 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 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
徐君諱謙尊,字玄初,吳縣附學生。君天資英敏,讀書觀大略,慕古俠烈之士,好施與,矜然諾。里有爭,必造門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鄉(xiāng)望公得與二三故舊歌嘯山水間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經(jīng)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剛卞,君事之彌謹。季讀書,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
明末賦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jié)曰:“此真讀書人。”于是廣義田以資通區(qū),置役田給諸甲,至今猶食其利焉。崇禎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歲減廩食以資鄉(xiāng)里,又勸助有力之家,全活甚眾。妻兄弟有老而獨者養(yǎng)之二十年,沒葬而歲祀之。君友黃某父子死非所,遺二寡婦一女。君悉心護之,以其女字君從子,故黃氏終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黃之姻某喜豪舉,忽罹大禍,君營救之為破家。其教子以親賢友善為第一務。鼎革初,州郡望人義士多辟地鄧尉山、太湖中,君為謀舍館資飲餼不倦,不復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間,群盜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聞盜則挺身出,糾里中壯士為守御,賊大恨,卒殺公。鄉(xiāng)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輩無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俠之流也。魏禧曰:游俠士以好義亂國,君以好義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潔己礪治以利其下,下盡職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其衰也,大吏貪縱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細民無所依倚。當是時,千家之鄉(xiāng),百室之聚,茍有巨室魁士,好義輕財利,能緩急一方者,則窮民饑寒有所資,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為盜賊。又或畏威懷德,不敢為非,不忍負其人。故鄉(xiāng)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幾于是者與?嗟乎,是非獨為徐氏言之也。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jīng)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里人家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覺韶光換。至如今,始惜月滿、花滿、酒滿。 扁舟欲解垂楊岸。尚同歡宴。日斜歌闋將分散。倚蘭橈,望水遠、天遠、人遠。
天成云阜扆宸居,東望春回王氣余。 淺碧露痕經(jīng)燒后,嫣紅隨意著花初。 波紋卷縠冰還裂,山黛如鬟樹自疏。 一自文皇遷鼎后,至今輦道未曾除。
滟滪瞿塘險未平,狂沙惡浪見堪驚。 相逢盡勸公無渡,蜀道那聞斷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