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法華寺絕頂禪家壁
蒼翠岧峣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
飛流便向砌邊掛。
只應禪者無來去,坐看千山白發生。
蒼翠岧峣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
飛流便向砌邊掛。
只應禪者無來去,坐看千山白發生。
法華寺絕頂一片蒼翠高聳,直逼深遠幽渺之處,山下雷雨交加,山頂卻晴朗無云。瀑布就像掛在臺階旁邊。只有那參禪之人能超脫塵世,無拘無束,靜坐著看千山萬景,不知不覺間頭發已變白。
岧峣(tiáo yáo):高聳的樣子。
窅冥(yǎo míng):深遠幽渺的樣子。
禪者:參禪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在游覽法華寺絕頂時,被眼前的自然美景和禪院的寧靜氛圍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在尋求心靈的慰藉,對禪意生活有所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通過描繪法華寺絕頂的景色,表達對禪者境界的追求。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意境深遠。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情感表達。
窗月頻移影,更深暑漸闌。添香幽夢適,注水一花安。詩思參無可,經聲憶懶殘。生涯隔塵世,何處著悲歡。
門前溪水綠縈回,風縠無邊費剪裁。待與東君寫春色,好教紅紫一時開。
翠眉雙臉新妝薄,幽閨斜卷青羅幕。寒食百花時,紅繁香滿枝。雙雙梁燕語,蝶舞相隨去。腸斷正思君,閑眠冷繡茵。
清游莫憚路岐賒,但有云山即是家。此去鳳臺明月夜,西風腸斷《后庭花》。
邊塞連關隴,貔貅罷戰征。幕中須預計,堂上乃奇兵。漢水追前策,秦原憶舊耕。書生亦多事,慷慨試經行。
剪綵沾酥頃刻間,開花不受雪摧殘。誰人試手爭春巧,定是仙娥下廣寒。
高會軒楹敞,清秋笑語涼。行云隨度曲,野水映飛觴。坐挹才華盛,衰慚鬢發蒼。新詩穿窈眇,何力共游揚。
世有嗜土炭,恣啖等粱稻。海上逐臭夫,自謂姣且好。好惡一失正,萬境眩顛倒。亦有欲富者,蠅營無不到。洗削誇鼎食,執鞭甘隸皂。于此還有人,深恥貨賂冒。一笑視千駟,貧賤守以道。厥好豈爾殊,吾自有至寶。但恐好不真,回奪諒難保。老山殊絕塵,褰裳衣欲縞。區區名與利,何曾掛懷抱。世人定不愛,昌歜與羊棗。吾意各有在,端未恨枯槁。從好以名堂,一室聊笑傲。心惟有所好,乃能無所好。好仁者夫子,不知歲年老。益晚而好易,易編窮所好。彼富如浮云,非義是所悼。諒茲得其從,圣言極探討。孰重復孰輕,辨之亦既早。而我方忍饑,四壁凈如掃。舍魚取熊掌,因用儆衰耄。
九萬里鵬重出海,一千年鶴再歸巢。
鐘銘勛業今何在,土偶形容尚儼然。惟有老僧心不改,慇勤歌唄作三年。
畫屏繡閣三秋雨,香唇膩臉偎人語。語罷欲天明,嬌多夢不成。曉街鐘鼓絕,嗔道如今別。特地氣長吁,倚屏彈淚珠。
古縣鞭牛吏謹時,老農分喜上龐眉。東皇一例扶衰朽,不獨故園桃李枝。
漠漠漓江上,匆匆送客情。平原宵雨濕,絕壁野云橫。世路多新轍,韋編有舊盟。中流屹砥柱,過浪豈能傾。
側塞軒廊翠蔓斜,秋芳雖冷意猶賒。淡敷粉本庭心月,微映天然屋角霞。白石固應知老味,居仁未敢作生涯。非原妄植今何悔,斷夢難尋塞外花。
凄涼塔廟幾經春,往事重思跡已陳。夜半夢回禪榻上,不知曾是寺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