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趙知宗三首 其三
寓里身重到,
孱生謁屢通。
儉欽行己素,
健識養生功。
歸旆廬山遠,
清尊洛下同。
遙憐猿鶴恨,
蕙帳失仙翁。
寓里身重到,
孱生謁屢通。
儉欽行己素,
健識養生功。
歸旆廬山遠,
清尊洛下同。
遙憐猿鶴恨,
蕙帳失仙翁。
再次來到您的寓所,我這體弱之人多次拜訪都能順利相見。欽佩您一向生活儉樸,也了解您深諳養生之道保持健康。如今您的靈車駛向遙遠的廬山,曾與您在洛陽共飲清酒的場景仍在眼前。遙想您的離去令猿鶴悲恨,香草帳中從此失去了您這位仙翁。
寓里:寓所,居住的地方。
孱生:作者自謙之詞,指體弱的人。
謁:拜訪,拜見。
歸旆(pèi):原指返回的旗幟,此處代指靈車,因挽詩主題指趙知宗離世。
清尊:清酒,尊同“樽”,飲酒的容器,代指酒。
蕙帳:用香草(蕙草)裝飾的帳子,常指隱者或高士的居所,此處借指趙知宗生前住所。
仙翁:對趙知宗的尊稱,贊其品德高潔如仙人。
此詩為悼念趙知宗而作。趙知宗生前與作者交往密切(“寓里身重到,孱生謁屢通”),以儉樸(“儉欽行己素”)和善于養生(“健識養生功”)著稱。其離世后,作者回顧交往點滴,結合其隱者般的風范(“蕙帳”“仙翁”),作此挽詩表達追思與哀悼。
全詩通過回憶與趙知宗的日常交往,贊揚其儉樸品德與養生智慧,以“歸旆廬山”“蕙帳失仙翁”等句點明離世之痛,情感真摯,是一首兼具敘事與抒情的挽詩佳作。
仙音隱隱似云和,雪色衣裳推素娥。生長白蓮花瓣內,那能不遣誦彌陀。
官冷得酒錢,便欲糟床注。不管門東兒,張頤須咽哺。堪笑布裙婦,遮藏備修具。君自不紆軫,何止傾蓋故。
最憶吳中與越中,好山相映翠溟濛。桃花鸂?三春雨,莼菜鱸魚九月風。李白酒船尋賀老,林逋鶴冢問蘇公。于今忽作邊城客,矯首南云嘆轉蓬。
子向柯山得所從,天寒濱海致詩筒。卷中更賭忠齋筆,力障狂瀾有二公。
君家賢伯仲,理棹上揚州。一別懸知遠,幾時還共游。暮云生楚樹,涼雨過?溝。后夜遙相憶,月高人倚樓。
木葉新吹酉水秋,夕陽紅映枕江樓。五溪都向沅湘去,留此蕭森一片愁。
湖海頻驚信,乾坤可置身。且謀今日酒,能保異時人。骨肉名空在,田廬跡已陳。急難雙飽眼,未敢視經綸。
美人弄白日,灼灼當春牖。清鏡對蛾眉,新花弄玉手。燕下拾地泥,風來吹細柳。君子何時歸,與我酌樽酒。
春歸鶯老禁無音,天為紅芳著意深。姝色自應傾一國,多情向惜費千金。如迎如舞緣風拆,不淡不深愁雨侵。宜與花王為輔佐,欲傳彩筆繼高吟。國香淪落在天涯,常畏人知使護遮。雅韻曾翻西掖砌,佳名宜亞子亭花。野僧好事勤栽植,北客思鄉倍嘆嗟。安得花前還醉倒,可憐不屬五侯家。
日落千峰失,蟬聲遠樹微。月光先見水,山氣靜侵衣。絕頂重泉下,遙空一鶴飛。此間誰不到,扶策獨行歸。
珠林尋勝跡,閒憶十年前。野藾借僧鼎,山茶瀹澗泉。碑文殘異代,花影寂禪天。卻羨云邊鷺,飛飛傍水田。
紈扇輕裾到處宜,暖風搖曳細腰肢。相逢綺陌回眸處,瞥見雕欄轉角時。零亂佩環來冉冉,飄搖羅帶去遲遲。東昏未識凌波趣,枉著金蓮步步隨。
祇教人種菜,莫誤客看花。
船船盡掛寶鐙來,萬朵芙蓉火里開。明月滿天照不入,光中人影亂樓臺。
丹成九轉脫樊籠,侍從登天有八公。寶玦自矜龍種貴,卻教守廁日華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