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一首
凌風泛浪白于云
野牧湖中曉至昏
一舉招旗畢來集
至今人號養鵝墩
凌風泛浪白于云
野牧湖中曉至昏
一舉招旗畢來集
至今人號養鵝墩
迎著風,鵝群在浪中翻飛,白得勝過云朵;在野外的湖中放牧,從清晨直到黃昏。一招手舉起旗子,鵝群便全部聚集過來;至今人們仍稱此地為‘養鵝墩’。
凌風:迎風。
泛浪:在波浪中浮游。
白于云:比云更潔白。
野牧:在野外放牧。
曉至昏:從清晨到黃昏。
招旗:召喚鵝群的旗子。
畢來集:全部聚集而來。
號:稱呼,稱作。
養鵝墩:因養鵝而得名的土墩。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可能為詩人觀察民間養鵝活動后所作,記錄了古代鄉村畜牧養殖的日常場景,反映了當時基層民眾的生產生活狀態。
全詩以養鵝為核心,通過放牧、召喚等細節,生動展現鄉村畜牧活動的生機與質樸。語言簡練生動,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古代民間勞動場景的真實寫照。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飛花雪 一作: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凝殘月 一作:孤燈滅)
花前月下暫相逢。苦恨阻從容。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 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此時愿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舞雪歌云,閑淡妝勻。藍溪水、深染輕裙。酒香醺臉,粉色生春。更巧談話,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無畔,凌波何處。月橋邊、青柳朱門。斷鐘殘角,又送黃昏。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外湖蓮子長參差,霽山青處鷗飛。水天溶漾畫橈遲,人影鑒中移。 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小荷障面避斜暉,分得翠陰歸。
蓬山曉,龜鶴倚芝庭。云覆寶熏迷舞鳳,玉扶瓊液薦文星。棠蔭署風清。 人盡道,天遣瑞升平。九萬鵬程才振翼,八千椿壽恰逢春。貂袞矚公榮。
勻如春澗長流水,怨似秋枝欲斷蟬。 可惜人間容易聽,清聲不到御樓前。
侍女動妝奩,故故驚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淚。 懶卸鳳凰釵,羞入鴛鴦被。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
南樓獨倚,悄無人、唯見五湖煙綠。桂樹香生吹欲下,疑是九天零粟。萬里無塵,長空一色,處處袁安屋。數聲羌笛,青鸞飛在庭竹。 人在璚樓玉宇,指點江山,幾處飛泉瀑。安得滄江都是酒,洗我愁思千斛。天將老我,鶴發成仙,月下跨黃鵠。嫦娥今夜,共誰談笑如玉。
九曲黃河,畢竟是天上,人間何物。西出昆侖東到海,直走更無堅壁。噴薄三門,奔騰積石,浪卷巴山雪。長江萬里,乾坤兩派雄杰。 親隨大駕南巡,龍舟鳳舸,白日中流發。夾岸旌旗圍鐵騎,照水甲光明滅。俯仰中原,遙瞻岱岳,一縷青如發。壯觀盛事,己亥嘉靖三月。
長空極目。見幾度冥鴻,南飛肅肅。劇想鐘陵山色,煙霞如簇。石頭城外長江水,趁西風、亂帆遙矗。楊柳秦淮,蒹葭鷺渚,舊游未足。 念十載、紅塵馳逐。嘆松菊幽盟,易寒難續。白發盈巾,總為是非榮辱。桂樹洲邊鄉水畔,但芳草、年年增綠。何時攜手,歸釣水溪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