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曾魯仲挽蔣同叔母二首
釜灶朝晡百儉艱,卮匜滫瀡悅慈顏。欲知婦順妻賢處,盡在姑啼夫哭間。庭下芝蘭方擢秀,堂前松檜未應慳。空馀馬鬣崔嵬在,及見春風衣錦還。
不樂何蕃歲一歸,歐陽越客飽京師。腰間未許印如斗,堂上還驚鬢已絲。男子但知三釜計,人生合是百年期。他時此恨憑誰說,見著魚軒心轉悲。
釜灶朝晡百儉艱,卮匜滫瀡悅慈顏。欲知婦順妻賢處,盡在姑啼夫哭間。庭下芝蘭方擢秀,堂前松檜未應慳。空馀馬鬣崔嵬在,及見春風衣錦還。
不樂何蕃歲一歸,歐陽越客飽京師。腰間未許印如斗,堂上還驚鬢已絲。男子但知三釜計,人生合是百年期。他時此恨憑誰說,見著魚軒心轉悲。
第一首:從早到晚操持灶火飲食,經歷百般勤儉艱難;用盥器盛著淘洗的米水,只為讓婆婆展露歡顏。要知這賢妻良母的美德所在,全在婆婆的悲啼與丈夫的哭聲之間。庭院里芝蘭正抽枝吐秀,堂前的松檜也不應顯得稀疏。只留下高峻的馬鬣狀墳冢,卻未能見到她在春風中衣錦歸還。第二首:不像何蕃每年歸鄉承歡,也不像歐陽詹久居京師求仕。腰間還未佩上如斗大印,堂上卻驚見雙鬢已白如絲。男子只知為微薄俸祿奔忙,人生本應享有百年之期。他年這遺憾向誰訴說?見其靈車更添心頭悲戚。
晡(bū):申時,即下午三點至五點,此處指傍晚。
卮匜(zhī yí):古代盛酒和水的器皿,此處代指盥洗用具。滫瀡(xiǔ suǐ):淘米水,泛指日常飲食用的水。
馬鬣(liè):墳墓上的封土,因形狀似馬頸上的鬣毛而得名。
魚軒:古代貴族婦女乘坐的車,用魚皮裝飾,此處指代逝者靈車或生前車駕。
三釜計:指微薄的俸祿,釜為古代量器,三釜言俸祿之少。
此詩為代曾魯仲所作的挽詩,對象為蔣同叔之母。古代挽詩多代人而作,旨在頌揚逝者德行、慰藉親屬。詩中通過描繪蔣母操持家務、孝順姑婆的日常,及子孫成才、自身未享榮壽的遺憾,反映宋代士大夫家族中女性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亦可見當時喪祭文化中對婦德的重視。
全詩以挽歌形式,通過生活細節與典型意象,突出蔣同叔母‘婦順妻賢’的核心美德,既哀其早逝之憾,又贊其持家之勤、育子之成,是宋代挽詩中‘以事寫人、以情動人’的典型之作,體現了對傳統女性賢德的推崇。
午雷飛雹助凄其,天與愁陰入地知。封樹得緣今日長,山花裁了一春期。詩名被冢傷心見,世業成丘達者悲。太息交情只如此,送君臨穴最終時。
衣烏星彩五更明,人傍金門聽漏聲。立馬據鞍思諫草,豸衣沾得露華清。
仙諜南華胄,虬髯白玉姿。珠從閩海貢,駿逐帝京馳。倜宕明時忤,幽憂澤國羈。懸知宣室問,早晚詔彤墀。
犀盒偷春,鵝笙沸夜,曲欄花睡初醒。荀鴨微紅,不許晚寒猶剩。看門外、絳燭雙籠,正樓上、麝巾低憑。紅定。算全然不似,舊時三徑。寄語酒徒蔣濟,總北釀清芬,休教酩酊。漸覺帝城,玉漏隔花催暝。怪何處、北阮疏狂,約來朝、西山尋勝。誰應。只推言且待,雪殘冰凈。
而今四海雖休兵,猶有防秋在戌城。征婦裁衣欲寄遠,時將蟻子侯陰晴。
龍護朝元閣,鶴棲封禪臺。中原垂白叟,只望羽書來。
殘渚回潮,芳叢禁暖,柳眼舒春先醒。迓客鳧親,援波櫓瘦,暫綰東風吟艇。誰道殘寒在,但怪得、花期未定。負他秾李嬌桃,試妝空待臨鏡。往事墜瓶恨井。算廿載歡悰,忍教重證。蜀錦緘香,蠻箋檢淚,浪許離愁相并。豆蔻梢頭夢,早付與、雛鶯消領。舊識山眉,隔江猶自窺影。
蕭森別似武陵源,竹葉桃花古洞門。避俗未論秦氏隱,逃虛聊隔世人喧。白云過戶時留潤,碧沼澆畦漸耗痕。一事無營心即水,翛然寧復礙乾坤。
稍過山陰接甬東,正當兩國畫屏中。巖巔僧井通江水,門外商帆落海風。盡日揮弦無一事,平時推轂有諸公。此行絕勝人人羨,莫恨猶懷五兩銅。
甚朝來、斜風細雨,觀魚正有佳趣。綠蓑青笠尋常掛,誰道水鄉難寄。堪畫處。最好是、荻花亂點舟三四。鷗飛鷺起。更落網驚腥,嗚榔畏響,潭有老蛟睡。紅塵路,比與煙波名利。尋思總是難事。華亭唳鶴東門大,何似得魚情味。君試覷。繞平湖、水云十里皆生計。紅鱗買醉。世事不相關,柳陰欹枕,湖上晚峰翠。
野客思茅宇,山人愛竹林。琴尊唯待處,風月自相尋。
短樊長塹起寒煙,知是何人古墓田。千歲石麟相對立,肘騣膊焰故依然。
晴空一夜走白螭,河鼓下照寒江湄。葛盧之山元氣裂,神物將化天有為。鐔頭驚見赤花古,轆轤純鉤皆莫數。千年碧血燐火明,萬里陰風髑髏語。帝王氣象佳蔥蔥,玉虹提攜行相從。座上酒酣公莫舞,要是當時隆準公。
山雨吹涼醉不成,棋聲閒與寫吟情。老來但覺相羊地,不盡煙云筆底生。
照海漁燈閃閃明,七鯤宵靜月痕清。浪花飛雪魚龍戲,觸網驚傳入巨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