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六首 其四
狗子佛性無,
門上釘桃符。
千邪俱不入,
百怪盡消除。
狗子佛性無,
門上釘桃符。
千邪俱不入,
百怪盡消除。
狗有沒有佛性?答案是沒有,這就像在門上釘上桃符。所有的邪祟都無法侵入,各種怪異都被消除殆盡。
狗子佛性無:源自禪宗公案,趙州從諗禪師答弟子“狗子還有佛性也無?”曰“無”,此“無”是破執的機鋒,非否定佛性存在。
桃符:古代掛于大門的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名,傳統習俗中用于驅邪避災。
千邪、百怪:泛稱各種邪惡怪異之物。
此詩為宋代禪宗頌古詩作,屬“頌古”體裁(以詩偈闡釋古德公案)。創作背景與趙州“狗子無佛性”公案相關,旨在通過通俗意象弘揚禪宗破執明心的修行要旨,幫助學人理解“無”字公案的機鋒。
詩借“狗子無佛性”的禪門公案與桃符驅邪的傳統習俗,類比闡釋禪宗“無”字破盡邪執的核心義理。語言淺近而理趣深遠,是禪宗頌古中以俗喻禪的典型之作。
夜半風雷破久晴,
四檐侵曉尚泠泠。
欣然擁被重尋睡,
夢見漢中春麥青。
鐙火半明滅,停梭聞嘆聲。
誰知蓬鬢影,舊日亦傾城。
琉璃擢干耐祁寒,
玉葉金須色正鮮。
弱質先梅誇綽約,
獻香真是水中仙。
春痕紅上海棠枝,
帶雨籠煙絕世姿。
只許晨陽描倩影,
花陰小立不多時。
餞臘迎涼竟未休,
無端詩思動滄洲。
年光付與花光送,
準擬觥船恣拍浮。
寒夜讀書忘卻眠,
錦衾香盡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
問郎知是幾更天!
秋林無別樹,夾道繡丹楓。
日暝前溪水,霜酣昨夜風。
歸鴉迷故綠,過客拾殘紅。
正好停車看,春華未許同。
小院清于水,涼云薄似羅。
鱗鱗紅疊玉缸波。如此良宵不飲待如何。
淺醉科頭坐,高吟拍掌歌。
天邊有個醒姮娥。笑道書生酒力也無多。
最愛安閒樂晚年,
人生何事被塵牽!
我今亦自稱安晚,
要與吾家作比肩。
荻芽沉綠影,汀際合晶光。搖識歸鴻集,從知夢澤長。
云移千點曙,風轉一行將。凝立迷煙樹,輕遷動夕陽。
參差香尾亂,珍重羽衣涼。陳列龍沙白,書成太古蒼。
修眉涵鏡曲,仙桂綴蟾光。沙起簾鉤蕩,洲平瑟柱張。
濤驚聊靜婉,野曠恣疏狂。酣寢云田膩,棲心蕙圃香。
氣矜三楚國,神帶九秋霜。整翮聊煙水,回翔豈稻粱。
浣紗人佇久,垂釣客情忘。悽怨依筠淚,閑愁托杜芳。
經寒知柳色,訪舊憶蓮房。北望關云紫,西清落照黃。
息機非倦止,清警正遙望。平展紋波縠,輕浮玉照肪。
遙天開畫苑,活譜寫瀟湘。
書劍同游二十年,柳絲長綰萬條煙。天涯落魄愁分手,君向西江我在燕。
潞渚帆開獨滯留,燕山塵滿黑貂裘。愁來已就禰生賦,為我先投鸚鵡洲。
南游同唱郢人歌,楚水閩山路幾何。欲向天涯寄楊柳,祇憐攀折已無多。
三忠祠在上東門,古道飛沙白日昏。唯有前朝松柏樹,霜枝聊可贈王孫。
中朝文字家,獨嘆仁公門。時時落人間,欬唾如云奔。
歲月坐成晚,今為鄰里尊。向來崔魏徒,十九歸邱原。
宛在水中央,靈光兀孤蹲。庭空鳥雀入,日晏煙塵昏。
我來重太息,心事與誰論。丈人笑謝客,久矣欲忘言。
憶昔兒子時,仁公兩朱轓。吟篇與醉墨,零落遍湘沅。
少長聽鳴騶,清霜粲華軒。風流故多奇,欲說非一言。
但聞天下士,擾擾向龍門。豈知千丈發,著此三家村。
周馀喬木盡,始見邯鄲孫。茲行亦奇偉,可以詫仍昆。
腳跨馬師門,便有彌天過。
喝得耳朵聾,扭得鼻頭破。
縱大雄老虎略露爪牙,脫百丈野狐不昧因果。
說條念貫,監本無端,不獨瞞人亦自瞞。
遠水來青障,橫橋鎖綠流。
芳溪循曲徑,危石立高邱。
為避無窮暑,欣逢物外秋。
華胥仙界在,那更問三洲。
春晚郁蒸如溽暑,
朝來蕭颯似清秋。
千山雨后陰云凝,
三日樓前野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