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示從學諸生
茫茫塵海問仙山,亦解神丹遇者艱。行到桃源最深處,幾人堅信不思還。
上乘高談誤眾賢,非關頑骨不成仙。塵根滌蕩靈根露,剩粒殘砂亦厚緣。
茫茫塵海問仙山,亦解神丹遇者艱。行到桃源最深處,幾人堅信不思還。
上乘高談誤眾賢,非關頑骨不成仙。塵根滌蕩靈根露,剩粒殘砂亦厚緣。
在茫茫的塵世中探尋仙山,也知道遇到神丹的人十分稀少。走到桃源最深處,有幾個人能堅定信念不再想回去呢。高談闊論所謂的上乘之法誤導了眾人,并非是因為愚笨的資質不能成仙。把世俗的根性滌蕩干凈,靈性的根性就會顯露,即便只是剩下的顆粒、殘余的砂粒,能遇到也是深厚的緣分。
塵海:指塵世,人世間。
神丹:傳說中能使人成仙的丹藥。
桃源:桃花源,常象征理想的、美好的境地。
上乘:佛教指大乘佛法,后泛指高妙的境界或上等的。
頑骨:愚笨的資質。
塵根:指世俗的欲念和習性。
靈根:指人的靈性根性。
厚緣:深厚的緣分。
具體創作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看到從學諸生在追求學問、追求更高境界的過程中,容易被一些不實言論誤導,難以堅守本心,于是寫下此詩來告誡和引導他們。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誡從學諸生不要被高談闊論所迷惑,要堅定信念,滌蕩世俗欲念,去追求真正的學問和境界。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深刻哲理,對從學者有一定的警示和引導作用。
三峰居接近,數里躡云行。
深去通仙境,思歸厭宦名。
月從高掌出,泉向亂松鳴。
坐石眠霞侶,秋來短褐成。
四海無拘系,行心興自濃。
百年三事衲,萬里一枝筇。
夜減當晴影,春消過雪蹤。
白云深處去,知宿在何峰。
柱史靜開筵,所思何地偏。
故人為縣吏,五老遠峰前。
賓榻寒侵樹,公庭夜落泉。
會當隨假務,一就白云禪。
迥疏城闕內,寒瀉出云波。
岸廣山魚到,汀閑海鷺過。
泛溝侵道急,流葉入宮多。
移舸浮中沚,清宵徹曉河。
卷經歸太白,躡蘚別蘿龕。
若履浮云上,須看積翠南。
倚身松入漢,瞑目月離潭。
此境堪長往,塵中事可諳。
早晚辭綸綍,觀農下杜西。
草新池似鏡,麥暖土如泥。
鹓鷺依川宿,驊騮向野嘶。
春來詩更苦,松韻亦含凄。
南行登嶺首,與俗洗煩埃。
磬罷孤舟發,禪移積瘴開。
中餐湘鳥下,朝講海人來。
莫便將經卷,炎方去不回。
愛弟直霜臺,家山羨獨回。
出門時返顧,何日更西來。
柳亦臨關發,花應到越開。
漁舟誰伴上,依舊恣沿洄。
白石上嵌空,寒云西復東。
瀑流懸住處,雛鶴失禪中。
岳壁松多古,壇基雪不通。
未能親近去,擁褐愧相同。
浮云流水心,只是愛山林。
共恨多年別,相逢一夜吟。
既能持苦節,勿謂少知音。
憶就西池宿,月圓松竹深。
出齋步杉影,手自開禪扉。
花滿不污地,云多從觸衣。
思山石蘚凈,款客露葵肥。
果得宗居士,論心到極微。
一見嵩山老,吾生恨太遲。
問君年幾許,曾出上皇時。
蝶舞鶯歌喜歲芳,
柳絲裊裊蕙帶長。
江南春色共君有,
何事君心獨自傷。
君說南朝全盛日,秣陵才子更多人。
千年秋色古池館,誰見齊王西邸春。
萬里汀洲上,東樓欲別離。
春風潮水漫,正月柳條寒。
旅逸逢漁浦,清高愛鳥冠。
云山寧不起,今日向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