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隘口
茲行春未半,桃李旋成蹊。番夷亦耕作,兩牛扶一犁。
漸入古隘口,微雪風凄凄。窄磴上不已,似欲窮天倪。
深厓壁如削,直下流青溪。唐人設關處,湮沒無由躋。
累累碎石明,隱隱哀猿啼。勉旃率先路,夕日方平西。
茲行春未半,桃李旋成蹊。番夷亦耕作,兩牛扶一犁。
漸入古隘口,微雪風凄凄。窄磴上不已,似欲窮天倪。
深厓壁如削,直下流青溪。唐人設關處,湮沒無由躋。
累累碎石明,隱隱哀猿啼。勉旃率先路,夕日方平西。
這次出行春天還沒過半,桃李樹下很快就踏出了小路。少數民族也在耕種,兩頭牛拉著一張犁。漸漸進入古老的隘口,微風夾著小雪,十分凄涼。狹窄的石階向上延伸不停,好像要到達天邊。陡峭的山崖如刀削一般,下面流淌著清澈的溪水。唐朝設關的地方,早已被埋沒無法攀登。眾多的碎石在陽光下閃耀,隱隱約約傳來哀傷的猿啼聲。我鼓勵自己帶頭前行,此時夕陽剛剛偏西。
茲行:這次出行。
旋成蹊:很快踏出小路,出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番夷:指少數民族。
磴:石階。
天倪:天邊。
躋:攀登。
勉旃:勉力,鼓勵自己。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明確,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春天出行途中經過古隘口。唐朝設關處已湮沒,反映出歷史的變遷,或許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和平時期,詩人在旅途中有所感悟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旅途見聞,展現了自然景色和歷史遺跡。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情感表達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為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心境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落花庭院晚風輕,芳草池塘夜雨晴。獨步獨吟消白日,閑愁閑悶過清明。
滿院涼風透葛衣,雨馀輕扇不須揮。齋居靜覺心無累,吟榻清期愿不違。瓦鼎日長煙篆裊,銅壺天遠漏聲稀。萊羹茗盌同三宿,詩陣堂堂未解圍。
東關晝宴宵流血,北里暮耕晨建節。金珠無脛走如飛,奄忽廢興那忍說。君不見青岡頭,墓磚云是晉桓脩。發掘近遭群盜手,峨峨疑冢已千秋。
五朝勛業著邊陲,許國寧辭百戰歸。海上樓船聞鼓角,遼東華表識旌旗。青門圃廢多秋草,綠野堂空半夕暉。欲采蘋芳酹椒酒,臨風惆悵獨沾衣。
人間樂事育英材,天下高風義學開。崇化勵賢需茂舉,使華先指鄧林來。
客久全諳俗,人勤不但耕。造端猶舊學,恤緯象吾生。華戶熒熒火,空村軋軋聲。臥聽鄰姥織,無限斷機情。
浩浩顛風塵四合,漫漫后土水平流。無人舉手披云霧,卻放晴曦照九州。
殘日西頹百感沉,空揮老淚灑東林。當腰自有亭亭玉,悵望龜山誦子衿。
荒城余古堞,登眺喜新晴。日淡山容靜,秋高海氣清。孤鳶隨鶴下,饑兕近人行。感物添惆悵,誰能會此情?東南巖壑窅,游子欲何之?野鳥驚飛疾,溪船逆上遲。放懷須醉酒,對景漫題詩。王謝經行處,蕭條似舊時。海國秋風勁,江城暮雨昏。浮云低月峽,戍鼓殷雷門。芳草何年歇?青山亙古存。光陰如過客,吾道底須論。白發干戈際,青山黯靄中。沙蟲聯五馬,蹠卯襲三公。東海波濤黑,中原草樹紅。蕭條巖谷底,誰信有春風?
困來寧退休,倦容勿對客。勿易吐肝膽,而令辭氣迫。
出郭已超俗,住溪尤近真。青天素知我,白雪便隨人。守道何妨賤,藏書不盡貧。長懷社中友,共發甕頭春。
無柰春去。弄晴弄雨。釅綠漓紅,嫩寒柔暑,籬外誰展新蹊。乳鳩啼。五陵油碧斜陽外。輪聲脆。幾點平蕪碎。獨馀病骨,依舊掩卻簾櫳。怕東風。
歸來好,顏巷安居樂吾道。此行不敢怨風聞,只恨舒君言不早。
飛翚殿角,插向天西北。鈴語半空聲策策,行盡喬松密箐。梵嫂迎門似相識。佛燈碧。風幡裊千尺。漫逃暑,梵王宅。訪經樓、俛仰俱陳跡。遼鶴歸來,十年如夢,依舊濤聲撼壁。
天啟家筵,連開壽域,總值芳辰。喜位進儲端,新懸印綬,恩加閫正,久奉絲綸。霜拂華?,霞明丹頰,甲子而今才一巡。鳴珂巷,見長庚徹夜,瑞靄凌晨。膝前雙玉,也何用、斑衣能悅親。看才壓秋曹,方恢宦轍,名需春榜,更冠儒紳。曲度南詞,酒傳內醞。珠履紛紛來眾賓。偕老處,問幾番蒲柳,得似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