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華寺上方禪壁
砌下松巔有鶴棲,孤猿亦在鶴邊啼。
臥聞雷雨歸巖早,
是非生死多憂惱,此日蒙師為破迷。
砌下松巔有鶴棲,孤猿亦在鶴邊啼。
臥聞雷雨歸巖早,
是非生死多憂惱,此日蒙師為破迷。
臺階下松樹頂端有仙鶴棲息,孤獨的猿猴也在仙鶴旁邊啼叫。我躺著聽聞雷雨早早地回歸山巖,世間的是非生死有諸多憂愁煩惱,今日承蒙師父為我破除迷障。
砌:臺階。
松巔:松樹頂端。
蒙師:承蒙師父。
破迷:破除迷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表達對是非生死的憂惱以及向師父求解脫來看,可能是詩人處于人生困惑、心境迷茫之時,在華寺上方禪房,與僧人交流過程中創作此詩,希望能得到心靈的指引。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抒發內心對世俗紛擾的苦惱,尋求精神解脫。其特點是借自然之景襯托心境,禪意濃厚。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與禪學的交流融合。
城西楊柳千千樹。風起飛花絮。青樓珠箔斗輕盈,還繞名園幽處。滿地香毬,滿天晴雪,卷卻春歸去。
游人歌吹堤邊路。芳景須珍護。眠開青眼舞慵腰,無計使風流住。百囀殘鶯,一雙新燕,九十春光暮。
剩雨殘春送五更,
晴光入夏似相迎。
綠槐門巷南薰細,
又聽新蟬第一聲。
清吟思涌似回瀾,家數他年比務觀。歌舞叢中知散易,功名紙上要留看。吹殘柳雪寒仍在,數盡花風春欲闌。好景縱多公不飲,誰論曲糵向江干。
老境渾無悶可排,交情莫逆有輿來。骨寒底為哦詩瘦,心懶非因忍事灰。蔬水生涯聊爾耳,輪云世故奈何哉。漆園未悟身如幻,更把君臣論百骸。
山深林密樂吾真,從古吟人例是貧。參句似禪詩有眼,還丹無訣酒全身。我聞竹后癡猶甚,公見桃來思許新。有雁莫嫌時問訊,舊游諸老更何人。
淚灑霜天十萬行,
為君今日裂肝腸。
西風吹落靈陂月,
荒冢蕭蕭秋草長。
江根收暮靄,
河口吐冰輪。
照我須眉現,
與君面目真。
今秋同作客,
明歲是何人?
不醉亦何待,
提壺酌數巡。
出處有時節,行藏無定期。
游蹤何落落,歸路莫遲遲。
璞玉還堪琢,驪珠不可遺。
要將懷素寶,售此盛明時。
尋詩偕勝侶,一路踏花泥。
道古苔侵石,春深綠漲溪。
死生諸義見,天地兩峰齊。
拄杖沉吟久,蒼茫日又西。
五老重湖一腐儒
強令隨牒應時須
杜陵身世霜前鬢
陶令田園雨后蕪
梅菊滿懷憂歲晚
松楸關念怯春濡
知音自是調元手
乞與還山護命符
幾人清曉問幽棲,
喚起孤僧意自迷。
到處宮墻皆牧馬,
極邊瓶缽尚聞雞。
空談亦可閒消日,
大笑何能數過溪。
正好團圞愁別去,
土床依舊冷凄凄。
再無文字慰平生,
夫婿拳拳替送行。
從此春風三五夜,
長洲明月若為情。
江南好,
長憶在吳城。
門戶窺人鶯燕懶,
日斜深巷賣餳聲。
吹徹杏花明。
天香原自擅花王,
何用雕闌百寶妝。
怪殺清平新樂府,
浪傳傾國倚沈香。
肝膽早知成楚越
腹心偏許寄羌戎
何堪滄海看三變
漫向中原角兩雄
躑躅寧為投鼠器
跳踉誰掛射蛟弓
癡兒托命吟聲里
目笑塵飛萬騎東
王道荒東漢,山名自太康。
璣衡斟北斗,雷雨動西方。
客夢云隨鶴,禪心月在床。
登瀛三十里,前路滿風光。
陰陰簾幕作輕寒
蔌蔌花飛已滿欄
困思不忺嘗美酒
卻憐山色倚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