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懷古
碧眼孫郎此建都
憑陵中國控全吳
危磯冒堞猶黃鵠
長鎖連江豈赤烏
霸業久隨流水去
客愁唯對楚山孤
太平城郭周遭在
戰壘荒荒隱綠蕪
碧眼孫郎此建都
憑陵中國控全吳
危磯冒堞猶黃鵠
長鎖連江豈赤烏
霸業久隨流水去
客愁唯對楚山孤
太平城郭周遭在
戰壘荒荒隱綠蕪
碧眼的孫權在此建立吳國都城,依仗地勢控制中原、統轄整個東吳。高險的石磯上,城堞仿佛黃鵠磯般矗立;長江中連接的鐵鎖,難道還是赤烏年間的遺跡?霸王的事業早已隨流水消逝,客居的愁緒只能對著楚地孤山。太平年代的城郭依舊環繞,舊日的戰壘卻荒涼地隱沒在綠草叢中。
碧眼孫郎:指孫權,《江表傳》載其‘方頤大口,目有精光’,后世文學演繹為碧眼特征。
憑陵:依仗,憑借。
中國:此指中原地區。
危磯:高險的石磯(水邊突出的巖石)。
堞(dié):城墻上的矮墻,用于防御。
黃鵠:指黃鵠磯,武昌(今武漢)長江邊的地名。
長鎖連江:指三國吳為防御西晉,曾在長江設置鐵鎖阻斷航道。
赤烏:孫權年號(238-251年),代指吳強盛時期。
楚山:武昌古屬楚地,故指當地山巒。
綠蕪:綠色的雜草。
此詩為作者途經武昌時所作。武昌是三國吳早期都城(孫權于221年遷都武昌),詩人面對故都遺跡,聯想孫吳霸業,結合自身客游之境,寫下對歷史與人生的雙重感慨。
詩以武昌為依托,借孫吳建都的歷史遺跡,對比‘霸業流水’與‘城郭猶存’,既嘆歷史興衰無常,又抒客居孤寂之愁,是一首典型的懷古詩,語言簡練,意境蒼涼,情感深沉。
生申良此日,更始重元年。離合悲歡外,妻兒考妣前。幔亭飛一鶴,玗洞拜諸仙。鐵笛虹橋下,風光也自憐。
黃河一夜水,日光慘不發。安得萬里鞭,白馬弄晴雪。
涵渟萬象一泓中,欲探靈源未易窮。丹窖久埋泉眼赤,珊瑚長浸石頭紅。評來水味羞揚子,收取沙床贈葛洪。一醉流霞三萬日,年年分給羽人宮。
李白題詩舊游處,桃花楊柳春無數。六代衣冠委草萊,千官事業隨煙霧。大江西下秦淮流,石頭寂寞圍荒丘。原田每每盡禾黍,青山不掩諸公羞。高樓如天酒如海,觸景令人生感慨。紅墮香愁燕子飛,風流王謝今安在。我欲去尋朱雀橋,澹煙落日風蕭蕭。交疏結綺杳無跡,但見野草生新苗。小兒紛紛競豪縱,區區割據成何用。芙蓉水冷胭脂消,千古繁華同一夢。傷今吊古如之何?頭上歲月空蹉跎。君行喜有絲五紽,宦情不似詩情多。江南故事可知否,白云霙霙變蒼狗。休論平生錦機手,浩歌且醉金陵酒。
華表丹墀一例空,荒涼臺榭走蛇蟲。虎蹤今遍英雄墓,無復驚聞李廣弓。
半百生涯,一軀殘偃。孤抱憂勞,萍蹤屯蹇。萬死交戚,九天元遠。假寐長思,流光空轉。魂欲幾何,灼灼微燹。嗚呼魂兮魂兮,何遽舍我。我欲爾盡,散無不可。
龍泓虎穴久徘徊,暝色蒼然四面來。豚柵雞塒野人舍,梅兄也向此間開。
楚雪三經橘柚天,君恩新許出湘川。雖非殿席虛中夜,且勝臺郎謫九年。歲晚病懷孤劍外,江寒歸思亂云邊。妻兒莫恨歸裝薄,剩得諸公錦繡篇。湘南竊食漢鹽官,長記靈煙魏闕端。隙過白駒三歲月,萍漂滄海一孤寒。九重寬宥環初賜,萬里歸心斗欲干。常愧主恩深未報,慨然真喜脫囚冠。幾年南楚聽哀猿,自昔江湖憶帝閽。粉骨何禆天下事,賜環難報圣君恩。馀光久記仁人里,引重仍慚長者言。安得新官來棹速,更隨春色到鄉園。
前窗向市下卻簾,后窗臨水開卻門。岸頭楊柳報春動,溪底云天隨浪翻。隔溪數間黃草屋,繞屋千竿翠瓊竹。三老鳴鉦艤柂樓,今宵又向臨平宿。
華原真跡人間少,不是故家無此圖。百谷泉聲猶噴薄,萬山云氣欲模糊。年深更覺精靈聚,價重寧論性命俱。退食從容頻借看,此身何必到蓬壺。
軒中有壽石,緘默若無想。其思飄云外,又鑄危澗上。
灞陵人憶舊將軍,細柳階前葉又春。萬里北風歸化鶴,十年西地見騎麟。臥聽篳篥滄江迥,醉草烏絲畫戟新。駿馬好陪丞相后,《竹枝》歌吹繞湖漘。
半紙虛名屢失機,六年憔悴北山薇。云霄路近行囊澀,湖海塵揚故舊稀。官冷位卑思補報,祿高責重慕輕肥。閉門風雨春多少?鳴雁雍雍又北歸。
門深無俗軌,春晚綠陰添。竹色侵衣袂,松花拂帽檐。清風自開戶,明月忽當簾。況有佳山水,真成吏隱兼。
紫茸香浮薝卜樹,金莖露滴芭蕉花。幽人倚樹看過雨,山童隔竹煮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