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紗十六首 其四
裊娜腰身半不支。懨懨消受落紅時。春風八十一胭脂。
纖指怕寒收粉筆,小瓶蘸水養花枝。綠窗微雨聽彈詞。
裊娜腰身半不支。懨懨消受落紅時。春風八十一胭脂。
纖指怕寒收粉筆,小瓶蘸水養花枝。綠窗微雨聽彈詞。
柔美的腰肢仿佛支撐不住,無精打采地度過落花時節。春風里,萬千花朵如胭脂般艷麗。纖細的手指怕冷,收起白色的筆;用小瓶盛水養護花枝。綠窗前,細雨中靜聽彈詞。
裊娜(niǎo nuó):形容體態柔美。
懨懨(yān yān):精神萎靡、困倦的樣子。
落紅:落花,代指暮春景象。
八十一胭脂:極言花色濃艷,如胭脂點染。
粉筆:白色的筆,或指女子書寫、繪畫用的工具。
綠窗:綠色的窗戶,常指女子居住的雅致居室。
彈詞:一種說唱藝術形式,多為女子消遣。
此詞為《浣溪紗十六首》組詩之一,推測創作于暮春時節。或為作者觀察女子日常生活片段所寫,通過細膩筆觸展現清代或近代閨閣女子的閑適生活與季節感懷。
全詞以暮春為背景,聚焦女子的細微動作與生活場景,通過‘收粉筆’‘養花枝’‘聽彈詞’等日常片段,勾勒出其柔美、閑適的形象,語言清新,畫面感強,體現對生活細節的詩意捕捉。
昔在朐山尹,為政聲甚揚。朝廷重青籍,銓擢有耿光。永念赤子愚,罪罟罹披猖。讞覆茍非人,終焉阽危亡。東南有大郡,地廣濱海洋。豈不繁獄訟,擢尹推丹陽。維時大火中,暑熾日正長。上吉祖東門,瀝觴理行裝。候吏千里至,得諏民俗康。矧茲服先聲,惡伏善且彰。政方實多岐,所先在慈祥。庶見囹圄空,秋蕪臥桁楊。惟君伯仲間,濟濟充周行。卓彼儀真守,飄飄云錦裳。搖搖江上波,兩兩發征航。邦人共嗟訝,符綬相輝煌。汀云槐柳深,夕雨菰蒲涼。仕邦乃相望,何異家與鄉。永念幽谷士,抱書邁年芳。送行重言贈,敢以誠自將。舞文戒吏胥,操縱成條章。無刑乃至理,庶用登虞唐。
古廟香爐冷似冰,向來土木弄精靈。如今萬事都不會,卻笑金剛努眼睛。
今日潮生日,江南大地秋。石帆樓上望,隱隱見揚州。云物開千里,江淮鎖一漚。中原豈無事,長想奠橫流。
不須星卜掐干支,意契情孚且結縭。瘴水蠻山王化外,一窮二白國艱期。偕行十六余公里,登記相將半小時。眷屬終成宜慶賀,摘枚竹葉繞伊吹。兩人之事兩心知,且借新風廢古規。地盡黃泥仍打掃,家無紅燭暫權宜。嫁奩移俗皆從簡,酒席生財辦未遲。籌湊盤纏遮窘促,旅行蜜月好名詞。黔婁得婦運乖時,天設良緣不可違。囊澀未能開喜宴,包羞佯托省親歸。船爭五等艙中住,邸覓七毫廊下依。最是平生狼狽處,新娘無計置新衣。
趍朝退北闕,吊古來西州。忠貞結纓處,松柏馀荒丘。蕭條伯氣歇,慘澹寒云浮。嗟哉晉多士,孰奮匡君謀。壸也真丈夫,毅然無匹儔。父子著偉烈,奸諛詟芳猷。英姿儼遺祠,信史芬馀休。疏鐘冶城晚,落木秦淮秋。我來事蒐訪,往跡猶可求。如何忠孝名,不在曠達流。誠知清談高,寧執鄙吝優。同朝江左賢,顙泚徒懷羞。徘徊凝望久,日落長煙收。
午夜漏虹光,出巖觀海日。天雞渾未鳴,已見雞冠出。
生于飛雪夜蕭森,星海淋漓天淚斟。冷極方知伊本色,寒冰柩內曙光心。
憶昔江楓赤葉下,含悽別子城之隅。買舸遙尋沔陽守,張燈夜宴郎官湖。宴罷迢遙歷鄉縣,行邊宛轉隨游衍。過境能令車馬迎,歸途翻為鶯花戀。大梁才子更相留,平臺大雪揮金甌。囊里贈金快意盡,聞君累月醉青樓。春生始渡黃河岸,入門妻子親為爨。壁上龍泉今在無,因歌長夜何時旦。楚客相思不記年,尺書無復到南天。江馬故人祿苦薄,寂寞誰當送酒錢。江上忽逢燕地客,停杯問訊悲今昔。丈夫不仕空有才,世人誰識文章伯。況子丹房已屬人,茅茨低小莫容身。堂前燕雀俱飛去,洞口靈芝秖自春。
萬朵芙蓉插天碧,疊嶂層巒森列戟。云外鳥啼松徑深,渡頭冰泮春流急。落花飛絮踏成泥,蘭茁紫芽蒲葉齊。桃花依約天臺路,煙霞彷佛武陵溪。物外神仙居海島,瓊芝珠樹連瑤草。樓閣參差入望迷,眼前便覺人寰小。
紅塵十丈走香車,仍向玄都道士家。誰料劉郎重到后,菜花開過又桃花。
向曙趨朝玉佩和,露華滿地濕緋羅。更番奏對銀臺罷,聽得西班喚六科。
晚憩池上閣,涼飆散沖襟。丹丘廣文老,臥病力不任。論文意自適,下榻情逾深。諸孫列左右,觴至時一斟。既醉月在道,出戶天沈沈。枯桐委爨下,感激謝知音。
幽人步影囀春陽,情多無那不成章。恨樓未高著鞭望,南陌無人但垂楊。天邊夢來情滿床,夢短數覺宵苦長。起坐作琴舞閨倡,占瓏水中月茫茫。蜘蛛做網著屠蘇,蜻蜓故來暈羅襦。醮君柏酒情莫疏,無情可能學哺鴣。
何遜揚州跡未陳,染衣不是洛城塵。毫端一線陽和力,中有江南萬斛春。
野筑成幽處,疏林入望低。卷簾看月上,掃石倚云棲。靜可翻書帙,閒應信杖藜。為馀一隙地,留作浣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