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游詩 其一
我思游兮泰山,
天孫標勝東齊間。
上有丈人千丈之突兀,
下有黃河一帶之縈環。
秦封漢策秘不可睹,
石閭金闕窅而難攀。
安得采芝二童為我導,
坐觀海日赤騰空洞開心顏。
我思游兮泰山,
天孫標勝東齊間。
上有丈人千丈之突兀,
下有黃河一帶之縈環。
秦封漢策秘不可睹,
石閭金闕窅而難攀。
安得采芝二童為我導,
坐觀海日赤騰空洞開心顏。
我心中向往游覽泰山,它在東齊之地是聞名的勝景。山頂有高峻千丈的丈人峰,山下有黃河如帶般縈繞回環。秦始皇、漢武帝封禪的秘籍已難見真容,石閭山與金闕宮闕深遠難登。怎得兩位采靈芝的仙童為我引路,靜坐觀看海上紅日騰起,心中開朗笑顏綻放。
天孫:此處指泰山在星象中的位置,或代指泰山的神圣地位;東齊,指今山東一帶,古屬齊國東部。
丈人:泰山丈人峰,為泰山著名山峰,以高峻著稱。
秦封漢策:秦始皇、漢武帝封禪泰山的記載,封禪為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石閭:泰山下的石閭山,傳說為古代帝王封禪后祭祀地神之處;金闕,指泰山高處如仙宮般的建筑。
采芝二童:傳說中采靈芝的仙童,常與神仙世界相關聯,如赤松子等神話人物。
空洞:指廣闊的天空,形容視野開闊。
此詩或為作者對泰山勝景的神往之作。泰山作為五岳之首,自古為帝王封禪、文人題詠的圣地。詩中融合歷史傳說與神話想象,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奇觀的贊美及對超脫之境的追求,具體創作時間或為作者未登泰山前的想象抒懷。
詩以雄健筆力描繪泰山的自然壯景與歷史底蘊,借神話意象拓展意境,展現作者對自然之美的向往與超脫心境。語言豪放,意境開闊,是古典山水詩中融合現實與想象的佳作。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