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會稽山
越王兵敗已山棲,
豈望全生出會稽。
何事夫差無遠慮,
更開羅網放鯨鯢。
越王兵敗已山棲,
豈望全生出會稽。
何事夫差無遠慮,
更開羅網放鯨鯢。
越王勾踐兵敗后已困守會稽山,哪敢奢望能保全性命從會稽山生還。為何夫差沒有長遠的考慮,還打開羅網放走了如鯨鯢般的勾踐。
山棲:指越王勾踐兵敗后棲身于會稽山。
全生:保全性命。
會稽: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東南。
夫差: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吳王闔閭之子。
鯨鯢:比喻兇惡的人,這里指越王勾踐。
此詩創作背景與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歷史相關。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困守會稽山,向夫差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告,同意議和放勾踐回國。詩人基于這一歷史事件創作此詩,對夫差的決策進行反思。具體創作時間和詩人心境雖難以確切知曉,但應是有感于這段歷史的教訓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借吳越爭霸的歷史事件,批判夫差缺乏長遠眼光,放走勾踐導致后患。其特點是借古諷今,以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歷史教訓,在詠史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提醒人們決策時要有長遠考慮。
莫向友于興忿塵,莫摧其寂莫傷神。欲嘗長樂未央福,但惱爾心休惱人。
太原有男子,壯烈世所無。身長九尺馀,白晰好眉須。自負良家子,募作材官徒。腰中轆轤劍,橫擊當路衢。并州惡少年,見之伏且趨。一朝覽青鏡,侘傺空堂隅。三日不出戶,忽然見彼姝。綽綽夫容顏,盈盈玉雪膚。蛾眉娟且長,高髻墮馬梳。脫我金鎖甲,系我繡羅襦。掛我白貂帽,珥我明月珠。委心懷嬿婉,不惜健兒軀。昔為云中鵠,今為水上鳧。昔者一何厲,常關十石弧。今者何柔曼,巧笑傾城都。仰視浮云馳,變化不須臾。茫茫窺元運,玄黃無乃渝。世人但云好,不必稱丈夫。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尋知音。金甌已缺終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凄風冷雨正綢繆,佳節難將酩酊酬。何處自看今夜月,好懷空待一年秋。燈昏遠市更初咽,云抱寒城地欲浮。明日先生賦歸去,何當挾我到瀛洲。
孤忠誰與簡遺編,欲寫心碑句未便。日落狐眠蝴蝶冢,月高猿嘯杜鵑天。血飛斷岸應成碧,氣咽殘潮半帶煙。一自身名歸海鶴,千秋功過夕陽前。
淮楚紛紛際,誰憐老逸民。一為吳郡客,三見洞庭春。世路間關久,侯門接納頻。麻衣猶似雪,不敢涴緇塵。
處處青山云萬重,山前駐馬春茸茸。手持芳草不知晚,踏破嚴州千萬峰。峰頭新月起長笛,洞口流泉隨短筇。吾欲金華訪赤松,與爾云外騎雙龍。
野夫臥對石門山,懷友其如道險艱。喜誦清詩涼雨后,喚回幽思白云間。
家有二頃田,負郭仍膏腴。城有五畝宅,繞屋皆桑榆。客來一斗酒,不則飯一盂。僮奴足使令,而不親樵蘇。高眠日晏起,州縣無追呼。試問舉族間,盡有此樂無。
委蛇亂徑爛泥巴,盡印癡兒小腳丫。莫是鄰山抓蛺蝶,便于淺澗捉魚蝦。衰時識字原非福,窮處能娛或不差。本也無須細尋覓,只憂崖谷盡坑洼。
才疏空許國,老去漫為官。長病同玄晏,多言愧懶殘。歸心隨贛水,愁眼望桑乾。自笑發如鶴,羞看鏡里鸞。
青山萬古色,流水一江云。遠寺鐘聲早,迢迢月下聞。
豺狼食人肉,蚊虻食人血。食肉死須臾,食血死不輟。哀哀露筋女,肉盡惟皮骨。誰謂蚊虻微,積銹能銷鐵。
貧賤眾所棄,豈惟愚婦人。圭組何重輕,能令變交親。翁子昔未逢,妻去恥負薪。五十非晚貴,不能待終晨。一旦謁帝閽,還家繡衣新。邸吏驚赤綬,邦人候朱輪。無顏見故夫,自殺此水濱。誰知孟德耀,元在爾東鄰。
古戍連山火,新城殷地笳。九州猶虎豹,四海未桑麻。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