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骕骦陂
行行西至一荒陂,
因笑唐公不見機。
莫惜骕骦輸令尹,
漢東宮闕早時歸。
行行西至一荒陂,
因笑唐公不見機。
莫惜骕骦輸令尹,
漢東宮闕早時歸。
一路西行來到一處荒涼的山坡,我不禁嘲笑唐公沒有遠見。不要舍不得把骕骦馬送給令尹,這樣漢朝的宮殿才能早日回歸。
骕骦(sù shuāng):駿馬名。
陂(bēi):山坡,斜坡。
唐公:這里具體所指需結合相關典故,可能是某一歷史人物。
令尹:春秋戰國時楚國執政官名,相當于宰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游歷途中看到荒涼之地,聯想到相關歷史故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類似不懂得權衡利弊的現象,詩人借此詩進行諷喻。
這首詠史詩主旨在于借唐公之事,揭示懂得取舍的重要性。其特點是語言簡潔,以史為鑒。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大作,但展現了詠史詩借古抒懷的特點。
武帝恩波在眼中,龍飛氣色尚蘢蔥。清時不減為霖意,滄海遙分浴日功。
碧水浮觴搖夜月,玉虬拖練動秋風。天私三輔余膏沐,一脈湯湯萬古同。
幾度臨池愧病身,綸巾猶自滯風塵。三秋經略秦封壯,千載澄清漢澤新。
祗樹晴光分障塞,中天爽氣動星辰。左賢已屬穹廬部,愿理滄溟舊釣緡。
如水樓臺,浸紺海冰壺,半剪秋色。搗藥流鉛,采香垂佩,素娥弄寒無力。掛尊餞夕。幾回閱世成今昔。但嘆息。人去、忍將歡意照陳跡。
應念倦旅,悵隔天涯,夜來鄉心,清恨何極。更蘭閨、晶簾下卻,多情翻自淚沾臆。彈向四弦留怨抑。
到酒醒后,還怕晼晚韶華,舞鸞驚曉,冷蟾愁寂。
漸入茅山境,來當農暇時。
但看初日上,未覺朔風吹。
碧斂寒塘水,紅垂野樹枝。
江南經幾郡,民俗欲周知。
一官雞肋尚悠悠,赤日紅塵老更愁。
可怪冷曹偏苦熱,非關衰鬢怯逢秋。
青松蔭石山中幾,碧浪黏天海上樓。
拋卻清涼君莫笑,靈臺還伴董京游。
涼風動紈扇,不用憩青林。
隴麥行秋令,庭槐轉午陰。
簟鋪青薤軟,茶泛翠濤清。
石室談詩處,林僧久不尋。
徑竹敲寒,庭梧滴翠,六時幽夢難成。燭淚橫流,照來瘦影娉婷。芙蓉鏡褪紅潮暈,耐這般、凄楚寒更。最無聊,鈴語檐前,也自泠泠。
無端幾夜秋風雨,聽遙遙雁櫓,送到秋聲。倚著窗兒,怎教挑盡銀燈。新愁舊恨何時了,算多愁、總為多情。盡銷魂,一寸眉梢,悄惹輕顰。
夢里相逢淚似波,
云煙共滌對君多。
秋聲驚起愁人恨,
悵望遙天橫玉河。
群峰云上立,
亂石風前走。
蕩胸嵐氣生,
看山背兩手。
疫癘潛攘卻,埃氛一洗蘇。
相看即陽復,何必待儺驅。
未暇議薪水,且同歌褲襦。
有年如再得,卒歲可無虞。
師門結契莫君先,角藝名場昔比肩。
博浪副車雖誤中,陽湖學派夙耑研。
詩聲獨抉三唐秘,禮教終期二子傳。
馀事鬻書修里巷,中鋒筆法亦超然。
隱隱輕雷,雨聲不受春回護。落梅如許。吹盡墻邊去。
春水無情,礙斷溪南路。憑誰訴。寄聲傳語。沒個人知處。
入山衣屨寒,出山衣屨濕。
初迷煙雨來,稍識云氣集。
空濛掠面過,可玩不可執。
不知市廛地,去此凡幾級。
青松入長望,白鳥伴危立。
冷然笑身世,萬事何汲汲。
朝憑曲欄西,暮憑曲欄東。
欄里梅花好,看花了病翁。
久共寬閒地,儂薰自在香。
折來何所寄,只是寄遼陽。
駻突羈縻肯受鞿,申椒狼藉恥充幃。
屠龍伎倆殫家授,射虎功名論贖歸。
郊外三年宜以玦,墻陰七日感無衣。
篋中職貢殘圖在,黑水驚湍觸物非。
作意清游未肯孤。半隱晴候嫩寒初。點波雙槳倩鷗扶。
漸老菱枝經雨瘦,未凋楓葉保霜腴。鶯波橋下是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