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七里灘
七里青灘映碧層,
九天星象感嚴陵。
釣魚臺上無絲竹,
不是高人誰解登。
七里青灘映碧層,
九天星象感嚴陵。
釣魚臺上無絲竹,
不是高人誰解登。
七里的青灘倒映著層層碧波,天上的星象都感應到了嚴陵的高潔。釣魚臺上沒有歌舞的喧鬧,若不是品行高尚的人,誰能登上這釣魚臺呢。
七里灘:在浙江桐廬縣嚴陵山西,兩山夾峙,水流湍急。
九天星象:傳說嚴光(字子陵,即嚴陵)與劉秀同榻而臥,嚴光把腳放在劉秀肚子上,次日太史奏稱“客星犯御座甚急”。九天,指天空。
嚴陵:即嚴光,東漢著名隱士,曾與劉秀一同游學,劉秀稱帝后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絕,隱居于七里灘垂釣。
絲竹:指音樂,這里代指世俗的享樂。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是在游覽七里灘,看到嚴陵釣魚臺后,聯想到嚴光不慕名利、隱居垂釣的事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借此表達對高尚品格的推崇。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嚴陵的高潔品格和隱士生活。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以景襯人。在文學史上,它豐富了詠史詩的題材,展現了詩人對古代賢士的敬仰。
煌煌華蓋近奎文,玉宇天高睹慶云。秋露每憐三徑菊,春風猶憶泮池芹。王言潤色毋多讓,尚食傳餐莫浪分。簪紱老逢臺閣選,好將忠赤報明君。
鈴索無聲玉漏殘,文淵閣上逼高寒。恩光頻對雙蓮炬,壽考何須九轉丹。蘭殿早朝隨喚仗,花磚晚步候鳴鸞。斯文說有吳夫子,淮海相望欲見難。
半雨半晴模樣,乍寒乍熱天時。榴花香逐濕風飛。綠云翻翠浪,水急轉前溪。
誰識清涼意思,珊瑚枕冷先知。秋光預若借些兒。剩催金粟鬧,素魄好揚輝。
新恩入典羽林軍,好及清朝幾策勛。淮海咽喉資挽粟,黃河璧馬見敲云。即今吳甸驪駒御,恰值堯階瑞草芬。何以贈行孤劍在,匝中時動斗牛文。
花驄北首五云隈,柱史承恩切上臺。方簡禁兵天策府,重瞻宸袞柏梁臺。名高繡斧風霜肅,績畫旂常日月開。四海交情今自見,直詞誰似孔融來。
驚雷隱地送涼飔,
起舞看山不自持。
說與騷人須早計,
片云催雨雨催詩。
高枕加餐二十秋,炙雞絮酒冷松楸。
憑將夫子呼楊震,不見藐孤哭鄧攸。
生死情難忘北面,往來路易慟西州。
樹頭何必千金劍,歲歲為添土一抔。
手持牛譜熟評量,
兌價如今再倍長。
洵是老農好家教,
呼兒打把白梅秧。
黃州黃菊遍地黃,太守餐英齒頰香。
若少醇醪助秋興,袛應懸榻待周郎。
蒼頭信去頻丁囑,赤鼻磯頭賦在無。
聞說使君開碣石,不妨千載配雙珠。
入眼驚看秋氣新,孤芳難掩出叢榛。
英華豈復關培植,爛熳依然見本真。
淡極君心宜在野,生成傲骨不依人。
陶潛死后無知己,淪落天涯為愴神。
回車駕言遠,迢迢適長道。
四望郁蒼蒼,秋風吹百草。
上山山高高,涉江江浩浩。
萬物各有時,應須置身早。
樹倚蟠桃綵舞萊,南都返旆頌南臺。
一時大地春陽轉,百歲此間壽域開。
江左夷吾孚眾望,太原公子出群才。
數言能請蒼生命,知自鯉庭講授來。
敢咎章縫解誤人,甘于閒處著閒身。
腹中書在溫仍熟,夢里詩成記不真。
引鶴徐行三徑曉,約梅同醉一壺春。
今朝有喜誰知得,新換銜頭號散民。
危峰縹緲矗云間,薄霧初開路幾灣。
清磬一聲聲破曉,閒花如雨下春山。
神仙曾此蕩精靈,山水為緣感夙因。
鶴自翩翩梅自瘦,教儂無福作閒人。
所至多遺愛,丹丘最有聲。
奉常千載久,攀戀一城傾。
已恨數離別,寧知隔死生。
湖邊舊門巷,一到一心驚。
草莽臣正之,望闕輒哭謁。
眼枯淚未枯,中有杜鵑血。
嶺表歸來飯不足,
負郭有田多未贖。
何當賣劍成此謀,
耕遍雨馀春雨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