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軒
亂編堆竹榻,獨樹守柴關。
屋破紅留日,垣低碧見山。
秋深園菊老,雨后野云間。
無復人來往,苔痕滿地斑。
亂編堆竹榻,獨樹守柴關。
屋破紅留日,垣低碧見山。
秋深園菊老,雨后野云間。
無復人來往,苔痕滿地斑。
隨意編成的竹榻堆放在那里,一棵孤獨的樹守著柴門。屋子破敗,陽光透過縫隙灑下一片紅色;矮墻外面,碧綠的山巒映入眼簾。秋意漸濃,園中的菊花已經老去;雨后的天空,野云時隱時現(xiàn)。再也沒有人來往,地上布滿了斑斑苔痕。
亂編:隨意編成。
柴關:柴門。
垣:墻。
無復:不再。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遠離塵世、獨居的生活狀態(tài),在寧靜的環(huán)境中感悟自然,抒發(fā)內心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詩人居住環(huán)境的清幽孤寂,突出特點是通過自然質樸的描寫營造意境。在文學上展現(xiàn)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刻畫與追求。
蒿草芭茅滿路途,重陽時節(jié)氣蕭疏。龍多山上憑高望,萬里秋光入畫圖。
憶昔初為錦城客,醉騎駿馬桃花色。玉人攜手上江樓,一笑鉤簾賞微雪。寶釵換酒忽徑去,三日樓中香未滅。市人不識呼酒仙,異事驚傳一城說。至今西壁馀小草,過眼年光如電掣。正月錦江春水生,花枝缺處小舟橫。閑倚胡床吹玉笛,東風十里斷腸聲。
萬里風煙接素秋,浴鳧飛鷺晚悠悠。更為后會知何地,憶向山陰上小舟。
南山有喬松,高以凌紫虛。東枝蔽朝景,西干匿流暉。大中明堂材,巧匠不可圍。萬歲未裁用,棄置此岑隈。梁棟質虛在,公輸骨已灰。鳳鳥巢其巔,騶麟亦追隨。窮谷固荒寂,車馬倘來歸。一朝就繩削,宮闕增光輝。
風雨閉門坐,連床寒色深。鄉(xiāng)心紅樹隔,客意綠蕉侵。薄暮牛羊下,微晴鳥雀吟。一如山止聚,亭角眺蒼林。
紫微華蓋擁宸居,拱北樓成勢有馀。沽水繞城斜作字,人家濱海半為漁。草間狐鼠收妖氣,天上風云賀寵除。記得泊舟衰草岸,月明槐樹影疏疏。
易遣春風客思勞,花枝連日亞香槽。少年篷矢知誰敵,艷婦蘭舟信所操。金谷從分錦步障,琵琶肯試郁輪袍。一竿投贈任公子,東第如今許釣鰲。
山僧遺我白紙扇,入手輕快清風多。物無大小貴適用,何必吳綾與蜀羅。
當年曾見虎頭真,長短濃纖各有神。只怪安仁描不似,為他豐骨異時人。
僧房秋夜月明天,下馬擁裘人悄然。老僧何事亦晨起,清磬一聲驚客眠。
箯輿芳徑草痕斑,明庶風來滲客顏。一帶江城新雨后,杏花深處秣陵關。
疏壑行趨暖,新苗漸得霖。俗依仁政久,春與縣花深。家學時光大,君恩日照臨。即看徵卓魯,絕勝貢璆琳。
當年使節(jié)反穹廬,解綬歸來得少娛。底事微官又縈縛,強顏文墨受意烏。朝來傾耳得街談,頗說塵容亦可慚。從事未知三尺守,醉心空向六經酣。宦途陸陸未回車,秋桂春蘿總負渠。目送飛鴻千里去,故山應草絕交書。筆底淵源萬頃多,卷中句法不隨波。覃思正作青云計,寡和聊成白雪歌。
半裹紅巾淚語低,別離情味莫凄凄。鴛鴦守定雙飛愿,一任驚波浪影齊。
乞身閒退本何圖,賜第俄然處帝都。報德未忘三捷奏,祈天且辦一重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