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易水
一旦秦皇馬角生,燕丹歸北送荊卿。
行人欲識無窮恨,聽取東流易水聲。
一旦秦皇馬角生,燕丹歸北送荊卿。
行人欲識無窮恨,聽取東流易水聲。
一旦秦王答應讓馬生出角來放燕太子丹北歸,燕太子丹就送別荊軻去行刺秦王。過往行人若想體會那無窮的遺恨,就聽聽那向東流淌的易水發出的聲音。
馬角生:戰國時燕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秦王說:“除非馬生角,才放你回去。”后以此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
燕丹:燕太子丹。
荊卿:指荊軻,戰國時著名刺客。
行人:過往的人。
該詩創作于詩人對歷史故事進行反思之時。戰國時期,燕太子丹為挽救燕國危亡,派荊軻刺秦。荊軻臨行時,眾人在易水邊為他送別。詩人可能是在游覽易水,聯想到這段悲壯的歷史,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詠史為主題,通過回顧燕太子丹送荊軻刺秦的故事,抒發了對歷史悲劇的感慨。詩中借易水之景表達遺恨,簡潔有力,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達士樂貧賤,本非沽激心。豈真昩生死,而計樂淺深。辛勤畢婚嫁,塵慮寧更侵。高蹤五岳游,乘風擬相尋。
夕陽莎岸無涯處,悽悽怨懷難理。老樹擎霜,孤帆掛雨,多少余痕凝紙。云移夢徙。聽商女歌聲,隔江流涕。一片秋心,此情休著義熙字。危樓殘夜北望,海天偏系恨,腸斷頻倚。思訓圖工,陽明石兀,只許鄭蘭齊指。文章信美。怕哭笑無憑,謾留人滯。事往塵空,不堪談舊史。
洪崖山下一臞儒,碧玉巖邊抱病夫。永日翛然無復事,人欺憔悴鬼揶揄。
木筏隨流鐵艦狂,橫斜上下水中央。誰憐夷夏周旋地,便是炎黃汨落鄉。稼穡全非奸富夥,金銀漸盡達官昌。尋常玉帛干戈際,寇至雍容說禮防。
圣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去惡向忠義,如病用良砭。方貽害于人,蛟虎并兇燄。及其懲艾馀,大節秉無欠。卓絕補過功,炳炳照鉛槧。乃知春秋意,惡惡待終厭。
霹靂一聲起,正義輒驚天。囂囂言院余子,側目甚當年。把臂中山擊楫,頓足項城誤國,不怕劍光寒。紀事百詩在,洪憲誚人間。蘆林下,云巢結,莫安眠。襟懷儒俠,興感敲韻折方圓。快語并刀如剪,兩袖清風共仰,世載立名全。黃鶴樓頭月,長照夜娟娟。
西江東畔見江樓,江月江風萬斛愁。試問海潮應念我,為將雙淚到南州。
一水東流更幾支,群飛自沸黨陵夷。習奢況使疲氓集,末貴先教下士移。難與群狙論國是,剩持此意補吾詩。景光觸緒供知喟,靈爽鐘山或鑒之。
小器酌升斗,渠寧同釜鐘。心公德始宏,一介稱能容。將軍見何卑,偏忌相如功。卓哉全璧賢,懷才肯爭鋒。悔過猶可稱,服善交情終。
似留連,御爐香袖凝魂。且入百姓人家,飛燕倚晨昏。不恨鼎湖龍去,恁蔣山移色,歇浦消春。寄管弦辨索,風流逸響,文采長存。王孫故國,紅牙鐵板,深護重門。鳳闕龍樓,空過眼、落花楊柳,都付浮云。相逢不語,鎮暗傷、蓬梗無根。怎奈遣,乍聽別館聲悽,點淚紅豆余痕。
見江樓下蠟梅花,香撲金尊醉落霞。獨依東風如夢覺,一枝春色別人家。
南風能茂插盆枝,初九初三月似眉。靜女無來樓自獨,聞人不死國逾危。是非坐共黃金盡,離合今難白首期。萬事推移猶故我,艱貞只有此心知。
金珠不解憂,曲蘗堪適情。隘哉沉湘人,獨以醒自名。生居禁酒國,焉得壺觴傾。閉門求一醉,無乃干天刑。若伊曠懷襟,道在寧營營。詳觀中圣言,當與智者評。
名山十幅畫圖中。冷意入青松。蒲團破石呈奇態,又宛然、偃蹇蒼龍。美媲華顛漢跡,榮同岱岳秦封。鴻都詞客興偏濃。攬勝好攜筇。千巖萬壑收羅慣,盡毫端、吞吐鴻濛。借取太常竹趣,分明黃鶴松風。
有虎南山南,有石北山畔。虎石人未辨,箭發石遂貫。一朝兩生心,見石不見虎。若向虎石求,引滿徒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