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閣
記朱炎時候,涼陰布幄。一聲秋到井干速。
閑向空階拾葉,好句應績。悵人遠、詩情未屬。
凄清滿耳,色奪娟娟翠竹。夕陽瀟照晚風觸。
半墜衰黃,只剩幾枝殘綠。怎穩得、雙鸞并宿。
記朱炎時候,涼陰布幄。一聲秋到井干速。
閑向空階拾葉,好句應績。悵人遠、詩情未屬。
凄清滿耳,色奪娟娟翠竹。夕陽瀟照晚風觸。
半墜衰黃,只剩幾枝殘綠。怎穩得、雙鸞并宿。
記得那炎熱的時節,陰涼如帳幕般鋪開。秋天的訊息如一聲召喚,迅速來到井欄邊。我閑來在空蕩的臺階上撿拾落葉,想著該寫出美妙的詩句。可惆悵的是,人已遠,詩情也無處寄托。耳邊滿是凄清之音,秋意讓娟秀的翠竹也失了顏色。夕陽慘淡地照著,晚風吹拂。枯黃的葉子大半墜落,只剩幾枝殘綠。這景況,怎能安穩地讓雙鸞鳥并宿呢。
朱炎:指夏天炎熱的時候。
布幄:像帳幕一樣鋪開。
井干:井欄。
應績:應能寫出。
娟娟:美好的樣子。
雙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常比喻情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詞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夏秋交替之際。詩人或許在此時思念遠方的人,看到秋景的變化,感慨時光易逝、人事變遷,從而寫下此詞。
這首詞主旨圍繞時光流轉和對遠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秋景渲染孤寂惆悵之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較高的創作技巧。
南渡同安尚用儒,新城猶想舊城模。公來甘雨恒千里,座下長江控五湖。隨世功名疑可就,屠龍伎倆豈云無。羲爻已領含章意,五馬行春且大都。
一則居海濱,荏苒驚歲時。進修苦不速,祇為華發悲。聞君亦遠謫,邈隔何由期。廿年阻良會,一朝欣覯之。令德倍充沃,譽望日已馳。粵山款舊言,慰我離索思。
燕郊載酒日,漢殿佩萸時。強赴重陽會,元無三徑資。寒城淡古木,返景透疏籬。寂寞龍山后,柴桑與我期。
誰為湘累費苦吟,楚人高誼比南金。即今不盡忠魂淚,猶是當年請死心。
三十三年春未遐,今朝樂事更交加。易安堂上笙歌鬧,道蘊庭前雪絮華。眼底秋波太湖水,案頭詩句惠山霞。芳辰總在重陽后,想必前身是菊花。
歲晚周南見此翁,未應抵苦厭塵籠。人須老后心方定,詩到工時例合窮。飯顆盡從嘲杜甫,荊釵元不笑梁鴻。倚楹三詠鴟梟句,始信《離騷》繼國風。
珍重繡衣直指,遠煩白絹斜封。驚破盧仝幽夢,北窗起看云龍。
魚軒容與夸王國,鳳詔聯翩出帝州。太母別封加紫綬,將軍新第枕丹丘。稱觴珠履三千客,繞膝斑衣十九侯。共曉含飴今日樂,不知丸膽向時愁。
喧枕浪浪直到明,驅車欲謝卻成晴。天人契合豈無意,草木□途俱有情。剩作寰中三日施,依前巖畔一泓清。愿言嗣此長沾足,得暇還來聽午鯨。
皂帽遼東客,青門漢代瓜。寧知汴水上,更有野人家。巾服臨秋換,壺觴自遠賒。閑身與逸興,并向物情夸。
江頭何處帶春歸。玉川迷。路東西。一雁不飛、雪壓凍云低。十里黃昏成曉色,竹根籬。分流水、過翠微。帶書傍月自鋤畦。苦吟詩。生鬢絲。半黃煙雨,翠禽語、似說相思。惆悵孤山、花盡草離離。半幅寒香家住遠,小簾垂。玉人誤、聽馬嘶。
為性本薄劣,聊樂在詩書。稍與古人近,頓覺世人疏。飽飯藉高臥,忽起臨前除。隱隱帶西山,歷歷薄吾廬。百里距非邇,爽氣時吞噓。出門復入門,舉足愁塵污。以茲欣散秩,牢落揚雄居。
黍離麥秀嘆周原,憔悴蘭英散澧沅。才得騷歌吊魂魄,又無王土寄愁根。棄之沙礫花無語,寫向云箋淚有痕。繡檻珠簾重佇目,風流不及趙王孫。
隔竹紅梅酷似桃,政宜修澗綠周遭。武陵風景何時別,不絕人來意更高。一燈清坐欲三更,月到疏欞朧松明。除了當欄松上鵲,無人聽得讀書聲。
遠期終不歸,節物坐將變。白露愴單衣,秋風息團扇。誰能久別離,他鄉且異縣。浮云蔽重山,相望何時見。寄言遠期者,空閨淚如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