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石城
古郢云開白雪樓,
漢江還繞石城流。
何人知道寥天月,
曾向朱門送莫愁。
古郢云開白雪樓,
漢江還繞石城流。
何人知道寥天月,
曾向朱門送莫愁。
古老的郢都云開霧散,露出了白雪樓,漢江依舊環繞著石城流淌。有誰知道那遼闊天空中的明月,曾經在富貴人家陪伴過莫愁女。
郢: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
白雪樓:在郢都,為古跡。
石城:在今湖北鐘祥。
寥天:遼闊的天空。
朱門:指富貴人家。
莫愁:傳說中的石城美女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在游覽石城等古跡時,面對歷史遺跡,聯想到曾經的繁華和美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階段,詩人借古抒懷,表達對歷史興衰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變遷。其突出特點是借景與用典結合,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詠史詩借古諷今、借古抒懷的傳統,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洞察。
有力聊供世,無家卻累親。獨憐為客意,每向故人真。枕簟風光入,林塘晚色新。一尊誰與共,愁極好生春。鄉關無百里,歸夢祇漫漫。月色苦無奈,秋聲已似寒。悟緣更事入,窮為讀書寬。尚有東園酒,煩君破恨端。
到家尤喜及花時,想共鄰翁對酒卮。醉后定知無雜語,繁華應只話京師。
閣天孤峙老棱層,萬古荒臺萬古登。君逐我來無記性,東坡言是德云僧。
雨晴春鳥語叮嚀,松外青山花外亭。昨夜仙瓢酒初熟,道人無暇讀黃庭。
睡起江樓日未頹,小園籬落豆花開。歸遲野鶴鳴相及,見慣沙鷗眼一猜。春夢一場成獨笑,秋風萬里為誰來。木犀枝上青青蕊,已辦分香入酒杯。
朔風吹律醞霜嚴,帝遣神仙下斗南。闕月溯弦金作縷,非煙效瑞錦成嵐。平生漫吹欣相遇,一瓣濃薰已遍參。欲向今朝伸善頌,世間唯有達尊三。銀潢雙派毓諸昆,始信閒平不足論。畫戟森嚴韜虎豹,玉階芬馥藹蘭蓀。明光殿下紆萊服,命袞叢中上壽樽。長立首班扶帝社,是為天下爵之尊。壽鄉日月緩征轅,箕翼光芒萬古存。龜上碧蓮波蕩漾,鶴歸華表影翩翻。笑看曼倩三偷果,坐閱劉晨七世孫。綠發扶疏受修日,是為天下齒之尊。堂堂玉立冠宗藩,中有澄波撓不渾。彩筆英辭追電影,黃鐘和氣散春溫。不言自是行天運,獨智何妨入圣門。忠孝一心唯戴主,是為天下德之尊。
蘋花風急水茫茫,今夜孤舟宿澧陽。誰在江城吹畫角,五更殘月一天霜。
月自無而滿,風惟西與南。秋光時可掬,天意日難探。綠岸同舟懶,青山對客憨。羈人甘寂寂,或恐使星慚。
懸崖忽褰開,放目詩滿野。千林并一青,秀色森可把。水光相映發,農事皆幽雅。誰遺孟諸樵,汨沒風塵下。
小姑家住秣陵西,慣聽城頭烏夜啼。向為無郎嫌出入,不知門外是青溪。
送君南浦,天陰欲雨。送君北浦,天陰欲雨。我欲不送,相思情苦。我欲長送,水深無路。
吏部風流入奏年,諸郎誰不讓朝天。五云忽映襜帷動,雙轄重臨水鏡懸。色借綈袍堪病起,詩更藻筆已名傳。故人剩有河山在,二子相逢海岱前。
壯歲清源曾倦游,今朝大郡又封侯。身安不用扶鳩杖,骨貴從知應虎頭。望闕承恩顏有喜,即家問政禮宜優。濟時事業需元老,莫遣空橫野渡舟。
學子可憐生,遠來參老子。仁智若為談,指似秋山水。
里闬本非遙,如何別來久。今日獲同舟,相看憶南畝。圣朝起山林,內顧何所有。仰事猶未終,固辭非敢后。文昌富文藻,云夢吞八九。睹此琳瑯篇,豈同草木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