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澠池
日照荒城芳草新,
相如曾此挫強秦。
能令百二山河主,
便作樽前擊缶人。
日照荒城芳草新,
相如曾此挫強秦。
能令百二山河主,
便作樽前擊缶人。
陽光照耀著荒廢的城池,荒草又長出了新綠,藺相如曾在這里挫敗強大的秦國。他能讓擁有險固山河的秦國君主,在酒樽前成為敲擊瓦缶的人。
澠池:古地名,在今河南澠池西。
相如:指藺相如,戰國時趙國上卿,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事跡。
百二山河主:指秦國君主。“百二山河”形容秦國地勢險要,二萬人可抵敵諸侯百萬。
缶:一種瓦器,可作打擊樂器。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游覽澠池故地,想起戰國時期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面對強大的秦國毫不畏懼,以其智慧和勇氣維護了趙國的尊嚴。當時社會處于戰國紛爭時代,各國之間政治斗爭激烈。詩人在這種情境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藺相如的英勇和智慧。其突出特點是借古事抒情懷,以簡潔的語言展現歷史風云。在文學史上,這類詠史詩豐富了詩歌題材,讓后人能從詩中感受歷史魅力。
滿城風雨滿城塵,蓋紫藏紅漫惜春。春去自應無覓處,可憐多少惜花人。
手帕蘑姑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柳花如雪滿春城,始聽東風第一聲。夢里江南舊時路,隔溪煙雨未分明。
斷隴橫空鐵骨呈,舟行冒險客心驚。蒼熊突入半江臥,綵鳳飛來疏竹鳴。新港抱山浮樹影,怒濤觸石帶風聲。丁蘭廟廢人還葺,世遠猶存孝子名。
五精闡嘉瑞,一白遍林藪。飄灑集眾妙,點綴出群有。覆藏失垢污,摧壓見節守。歲華乃爾清,夜色不得黝。僮奴掖醉歸,跡足沒已厚。人生幾兩屐,素發一搔首。
獺髓空勞補舊痕,離筵歌罷忽沾巾。半江湘竹斑斑雨,三月楊花點點春。字濕錦機啼戍婦,珠明綃室泣鮫人。琵琶滴罷情深處,洗盡青衫幾掬塵。
野愚釣者近如何,占得溪山雨一蓑。茶灶筆床天上坐,往來渾不怕風波。
金火純精見羽儀,長隨王母宴瑤池。玉壇夜醮神仙降,飛過緱山人不知。
點雨淋頭乍,游絲惹面頻。珍珠額上自鱗淪。漸漸化為新淚渥檀唇。
兩儀坤載厚,四海母儀深。愿上菖花酒,年年圣子心。漢殿炎風少,輕涼已動衣。每來觀織室,不許夜停機。仙艾垂門綠,靈絲繞戶長。何人握彤筦,金殿紀多祥。有德名終大,無為福自延。更聞天子孝,薦術助長年。寶縷千祥集,靈符百疫奔。天人無限福,未老見曾孫。復道青槐合,雕盤碧李新。百靈扶繡戶,不假艾為人。池邊草色迎人綠,庭下榴花照地紅。曉獻瑤觴千萬壽,鳴梢聲入寶慈宮。水風吹殿送微涼,竹葉金盤粽子香。試向躍龍門上望,不教車馬勝南陽。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鮮云七寶車。宴罷瑤池紅日晚,歸來零亂滿宮花。浮云仙殿切昭回,甘露通宵滴玉杯。金鎖才開團扇入,圣神天子問安來。平明三殿進觴初,玉女傍邊捧道書。探得長生太清箓,同扶皇歷萬年馀。幾年退樂紫房居,天下猶傳還政書。玉案焚香讀黃老,人間宮殿午陰初。
游盡西湖賞盡蓮,玉壺落日泊樓船。莫嫌當處荷花少,剩展湖光幾鏡天。
山似云屯水似雷,奔流至此欲東回。雙雙地軸鰲擎出,磊磊星橋鵲架來。積石恍經河曲繞,天門疑對楚江開。從教海若憑陵甚,卻望重關祇自催。
鮮陽市上照新鞭,忙煞春風與笑顏。我獨閑來看人樂,無家浪子自無年。
虎觀崇文日,鴻儒校士年。應知百粵地,不異五云天。柳借春風折,杯將北斗懸。送君臨絳帳,吾道已恢然。
鳳幃拋卻綺羅香,一別天涯有底忙。幾陣黃梅窗外雨,飄瀟潤浥藕絲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