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陽十詠 其三 濡須塢
孫郎昔鷹揚,曹瞞方虎視。
敢忘板筑勤,遠挫兵鋒銳。
俄聞青蓋謠,無復金陵氣。
六代迭傾亡,長江亦平地。
孫郎昔鷹揚,曹瞞方虎視。
敢忘板筑勤,遠挫兵鋒銳。
俄聞青蓋謠,無復金陵氣。
六代迭傾亡,長江亦平地。
當年孫策如雄鷹飛揚般英勇,曹操則像猛虎一樣虎視眈眈。怎敢忘記修筑防御工事的辛勞,從而在遠方挫敗敵人的兵鋒銳氣。不久就聽聞了預示亡國的青蓋謠,東吳再也沒有了金陵的王氣。六朝相繼傾覆滅亡,曾經作為天險的長江也如同平地一般失去了作用。
孫郎:指孫策,他年少英勇,人稱孫郎。
鷹揚:如雄鷹飛揚,形容人英勇威武。
曹瞞:指曹操,曹操小字阿瞞。
虎視:像老虎一樣注視,有覬覦、威脅之意。
板筑:筑墻的工具,這里指修筑防御工事。
青蓋謠:古代一種預示王朝興衰的民謠,這里暗示東吳國運將盡。
金陵氣:指金陵的帝王之氣。
六代:指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
作者可能處于一個歷史變遷、朝代更迭頻繁的時期,看到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王朝紛紛覆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歷陽在歷史上見證了許多戰爭和朝代的興衰,作者或許是游覽此地,回憶起當年東吳的故事,從而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衰。其突出特點是借古諷今,以東吳的興衰警示后人。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湖居好,滿目是春妍。蝴蝶拍翻花一夢,鵓鴣啼徹柳三眠。此景正悠然。
中書幾禿管城毫,盡日抄書未覺勞。但得文章如布帛,不須詩句比金膏。淳龐每憶黃輿厚,玄鑒深期碧漢高。莫道知音人世少,有魚潛渚鶴鳴皋。
想見旌麾競上船,一聲去也各凄然。經過赤道知冬暖,漸露青山識地圓。計到中途更甲子,及登彼岸即神仙。期君海外歸來日,慶我偷生六十年。
乞充水手天應諾,平生使船如馬。椎髻蓬頭,他年汛宅,共載高人鴻霸。僧樓許借。約凈侶談禪,更開蓮社。櫓唱鐘聲,勝于絲竹與陶寫。干將莫邪歐冶。早銷他劍氣,鑄作三雅。喚起從前,英雄兒女,瘦骨都無一把。與君聽者。怕啼盡東風,杜鵑聲啞。有約壺天,買春茅屋話。
道人到處,全示真如。若求言句,未免區區。
萬樹芙蓉兩蕊宮,秋風開遍水邊叢。白墻遮盡紅墻出,只見紅墻一半紅。
貧居慕作宦,作宦依然貧。回頭更自笑,馳逐徒踆踆。秣陵古項國,風俗苦未淳。閭閻鮮生計,何以稱撫循。對此孱弱區,相顧徒艱辛。謀生尚無術,安能求富民。厚實人所羨,清白守吾貞。笑彼蘇季子,多金焉足珍。巖疆數十里,良楛各異族。地連潁與毫,獷悍習成俗。頗聞道旁言,謂我少嚴酷。撫心良自慚,十載負民牧。一邑如一家,痛癢關骨肉。如何治子弟,忍事日鞭撲。秋霜豈不威,未若春風燠。頹習詎難移,惜無仁者術。
吾愛嚴子陵,高風懸絕代。天子布衣交,不改狂奴態。此身能幾何,似覺乾坤隘。諫議安足榮,堅辭終不拜。千古共銷沉,萬事浮云外。桐江望釣臺,漢室今何在。彈冠競奴顏,吁嗟狐鼠輩。
白也今良嗣,千年璧一雙。文思泉漱石,色照月明窗。樸樕空樊渚,飄零遠漢江。此情誰與度,木介響琤瑽。
畫手新翻十樣圖,西巡故事出成都。憑君列置華堂上,與問丹青解語無。
山寺疏鐘醒薄醺,林梢花雨正繽紛。數聲啼鳥喚殘月,一夜相思霏凍云。
棧閣連云百道斜,猿聲處處接三巴。無多望帝春魂在,半作啼鵑半作花。
山高徑路微,林深茅屋小。讀易者何人,焚香坐清曉。
使君金閨彥,英氣橫四海。鐘懸抱洪音,劍動發殊采。文林千秋契,宦轍一朝改。風江波鱗鱗,行舟何處在。
云葉弄輕陰。屋角鳩鳴。青梅著子欲生仁。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關情。池館晝盈盈。人醉寒輕。一川芳草只銷凝。時有入簾新燕子,明日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