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有浮山詩因憶舊游敬步原韻·陸子巖前竹下
會圣多勝跡,幽窅景益奇。霜皮挺老樹,女蘿相蔽虧。
蕭蕭青瑯玕,古澹絕世姿。疏影蕩微風,湘波泛漣漪。
徒存高衲偈,剩有名賢詩。九帶尋遺蹤,峭壁空厜?。
長松落子聲,如聞仙人棋。空明浩嘯廊,想像跏趺時。
蛻骨體自輕,世人那得知。
會圣多勝跡,幽窅景益奇。霜皮挺老樹,女蘿相蔽虧。
蕭蕭青瑯玕,古澹絕世姿。疏影蕩微風,湘波泛漣漪。
徒存高衲偈,剩有名賢詩。九帶尋遺蹤,峭壁空厜?。
長松落子聲,如聞仙人棋。空明浩嘯廊,想像跏趺時。
蛻骨體自輕,世人那得知。
會圣山有很多名勝古跡,幽深之處景色愈發(fā)奇絕。霜皮包裹著挺拔的老樹,女蘿相互遮蔽。那蕭蕭的翠竹,有著古樸淡雅、絕世的姿態(tài)。稀疏的竹影在微風中搖曳,如湘江碧波泛起漣漪。只留存著高僧的偈語,還有名賢的詩篇。尋覓九帶的遺跡,峭壁徒然高聳。長松落下松子的聲音,好似能聽到仙人下棋。在空明的浩嘯廊,想象著高僧跏趺而坐的情景。高僧蛻骨后身體自然輕盈,世人哪里能知曉呢。
會圣:指會圣山。
幽窅(yǎo):幽深。
霜皮:指老樹皮。
女蘿:一種植物,常攀援于樹木。
青瑯玕(gān):翠竹。
高衲(nà):高僧。偈(jì):佛經中的唱詞。
九帶:可能指與當地有關的典故或遺跡。
厜?(cuī wéi):形容山勢高峻。
跏趺(jiā fū):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
蛻骨:指高僧去世后留下的遺骨,這里有超凡脫俗之意。
此詩是作者因父親有浮山詩,從而回憶舊游而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可以推測是作者重憶往昔游覽會圣山的經歷,當時可能有感于山中的勝跡、前人的詩文以及高僧的傳說,遂步父親原韻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描繪會圣山的景色和追憶相關遺跡,表達對自然和先賢的崇敬。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富有禪意。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和對舊游的深情。
晨弭南湖棹,暮蠟東山屐。千級石磴遙,半嶺行云逆。佛宮才數椽,僧廚少四壁。井馀蛟龍腥,階唯鳥獸跡。崩奔群壑會,居然走震澤。皎月出層巖,窈窕穿樹隙。寥空澹而澄,逾高光逾白,一照析秋毫,萬象呈圓魄。浮嶼儼欲飛,列宿如可摘。巒竹多清音,巢鶻無卑翮。箕踞藉落葉,長嘯振孤石。茲夕登茲山,彷佛藐姑射。
山州風土極邊頭,二十年中復此游。青鬢已隨人事改,碧溪猶繞寺門流。輕寒剪剪侵駝褐,小雪霏霏入蜃樓。為問勞生幾時了,不成長抱異鄉(xiāng)愁。
昔年通籍住京華,幾度迎春賜綵花。此日天涯春也到,寸心還戀帝王家。
過從要與善為鄰,況復炎涼世態(tài)新。不用為他煩惱得,阿歡原是讀書人。
龍宮陳酒器,金盞白銀臺。欲結塤篪伴,無踰綠萼梅。
老知琴德好,新斲嶧陽桐。太古追元響,先王詠素風。無憂誰皓發(fā),有道自方瞳。汝亦成連子,移情山水中。
楊子談玄宅,陶潛漉酒巾。一時俱寂寞,愁絕不堪論。
延陵季子近如何,到日應知幾笑歌。莫怪山中嘆寥寂,青云漸屬故人多。
水落初痕石滿江,白茅濡露拂麾幢。中扃曉徹天光合,坐愛泠泠百尺瀧。
一面青山為故友,相逢盡訴離情。低回作答送泉聲。波平如草野,舟小見蠕行。為問江頭人在否,數峰依舊青青。斜陽夢冷伴長征。楊花春漠漠,淺霧護啼鶯。
朗月升東隅,流輝照苦顏。愁思撫清夜,房櫳凄以閑。玉墀花稍積,檐鳥雙飛還。凝薰空錦衾,游塵集綺弦。馳波豈盡意,浮云難結言。所恨千里遙,所望一水間。
落日隱櫩楹,升月照簾櫳。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蹀足循廣除,瞬目矖曾穹。云漢有靈匹,彌年闕相從。遐川阻昵愛,修渚曠清容。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傾河易回斡,款情難久悰。沃若靈駕旋,寂寥云幄空。留情顧華寢,遙心逐奔龍。沈吟為爾感,情深意彌重。
幾年辭寵解華紳,佛忍莊恬共嗇神。歲晏始知松柏茂,凌云高節(jié)不關春。芝朮新園御陌東,飄然云鶴此相從。貴交亦有功成約,林下他年或見容。
飛來云中雁,什伍自成行。如何同心友,各往天一方。憶與君相見,桃李熙春陽。共感時華盛,交勵茂名揚。胡然忽離跡,飛藿卷寒霜。天時有代謝,人事安可常。不見參與辰,出沒遙相望。雖有盈樽酒,何能解中腸。
曾傍烏臺并列,今依法署偏宜。歲寒蒼翠不改,方知晚節(jié)難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