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七首 其四十七
入我法中,
不論凡圣。
動轉施為,
咸遵舊令。
入我法中,
不論凡圣。
動轉施為,
咸遵舊令。
進入我的佛法領域,不論凡人還是圣人。一舉一動、所作所為,都要遵循舊有的戒律和規矩。
法:這里指佛法。
凡圣:凡人與圣人。
動轉施為:指人的行為舉止、所作所為。
咸:都。
舊令:舊有的法令、戒律
此偈頌可能創作于佛教寺院的修行環境中。當時佛教發展有其自身的教義和規矩,作者作為僧人,為了強調修行者不論資質如何,都應遵循佛法戒律,故而創作此偈來教導眾人。
這首偈頌主旨是強調修行佛法應遵循舊規,不論身份。其特點是語言直白,直接闡述佛法理念。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起到了傳播教義、規范修行的作用。
人生非金石,搖落重含情。林暝螢初度,汀寒雁數聲。科頭山欲瘦,濯足水偏清。枯槁尋常事,安知身后名。
翻來覆去。淋漓秋雨何時住。江上兵船。破浪沖鋒已半年。祲氛未掃。多愁不覺容顏老。仗劍西風。慷慨悲歌樽酒中。
鼎湖龍髯久上天,妖魄再作修羅顛。快意一掃漪池穿,彼髯何為扼我咽。元女再授軒皇權,七家鏟削沈青煙。寧惟晉人脂其口,度支歲歲饒金錢,一奠漠北三千年。
新水湖天注活流,歡迎千里訪醫舟。江山風韻詩全別,骨肉斯文話素投。喜洽禽魚俱欲舞,情親花木也扳留。從來樂地因人勝,一景須君一喝酬。
身未在江南,長作江南想。江南雨濛濛,思之心悵惘。久夢徙江南,俚老結鄉黨。溪畔置吾廬,青山共相仰。煙雨宜獨行,清風宜獨享。四野寂無聲,默聽新芽長。濕紅濃欲滴,目之心神養。雨后拾落花,但攜佳人往。遠山黛如眉,眉側搖新幌。時見白鷺飛,三三或兩兩。偶約同道人,舉杯思擊壤。分茶白云間,悠悠心何廣。興起且作歌,歌聲何朗朗。不復辯機心,清心絕塵坱。閒時賦小詩,賦罷拋諸網。網名即江南,江南名亦響。肯同江郎姓,身微甘草莽。詩名不必傳,留與知音賞。
乃翁表里玉無瑕。渾是得天多。一生受用,不完全處,都補填他。郎君心念和平處,似得十分家。天何以報,重重印字,滴滴檐窠。
青煙裊裊接遙峰,萬木森森翳碧空。遲爾南樓同避暑,白蓮開遍荔支紅。
嵐云凍不飛,江水明素練。千林冥若空,遙峰隱還見。漁歌巖下起,落日聲猶轉。
士學之所本,乃在方寸間。出入慎省察,奉持常拳拳。執虛如執玉,處獨如臨尊。主一不二適,存養靜以專。益久虛且明,萬理自森然。所以德之聚,古人有名言。羅生豫章裔,家學探淵源。脩敬揭齋扁,瞻對如孔顏。肅中戒外馳,宴坐必衣冠。云谷有明訓,昕夕勤鉆研。勉哉在惇行,勿云知者難。
禁瘆馀寒酒半醒。蒲萄力軟被愁侵。鯉魚不寄江南信,綠盡菖蒲春水深。疑夢斷,愴離襟。重簾復幕靜愔愔。赤闌干外梨花雨,還是去年寒食心。
爾從捐館后,荏苒逾六期。每興同胞念,此心轉凄其。今夕是何夕,夢中□依稀。亹亹敘乖闊,仍似在家時。蘧然驚睡覺,此樂安□□。□□不成寐,空有涕漣洏。
春柳拖煙綠漸舒,寒云黯淡雪晴初。征騎暫紲論交好,下榻淹留嘆會疏。浙水空思湖景媚,薊門遙望隴頭書。相看青鬢俱華發,拚醉連宵酒再釃。
青山雨過片云馀,水氣空濛望若虛。峰似亂流爭出峽,地當西潦半成渠。荔花多釀春州蜜,榕子初肥匯口魚。白鷺心閒真愧汝,經營端為古人書。
玉墀滴凄露,羅幌已依霜。逢春每先絕,爭秋欲幾芳。
離合悲歡酒一壺。白頭紅頰醉相扶。見說德星今又聚。何處。范家亭上會周吳。造物有情留此老。人道。洛西清燕百年無。六客不爭前與后。好□。龍眠老筆畫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