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杜鵑三首 其二
天津橋上小徘徊,
入耳新聲兆有開。
家住江南異京洛,
不因君至浪驚猜。
天津橋上小徘徊,
入耳新聲兆有開。
家住江南異京洛,
不因君至浪驚猜。
在天津橋上我稍稍徘徊,新聽到的杜鵑聲似乎預兆著有新的開端。我家住在江南,和這京洛之地不同,若不是你(杜鵑)到來,我也不會無端地驚疑猜測。
天津橋:古橋名,在今河南洛陽西南。
兆有開:預兆著有新的開端。
京洛:指洛陽,古代洛陽曾為京都。
浪驚猜:無端地驚疑猜測。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身處洛陽,遠離江南故鄉。當時社會或許處于動蕩或變革時期,詩人在橋上聽到杜鵑聲,由此引發對未來的思考和內心的不安。
這首詩主旨是借聞杜鵑聲抒發內心的復雜情感。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平實語言表達深沉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創作視角。
苧羅山下女,時來揮鬻薪。揚蛾吳宮里,羞殺館娃人。子胥沒金匱,笑與龍逢鄰。哀哉懷九子,螳螂感其親。昏冥黃雀言,飲馬長江濱。五湖浮越兵,綠水旌旗明。英雄軾蛙主,壯氣吞鯢鯨。君子被兕甲,白日圍孤城。青山動鼙鼓,玉殿欻然驚。鹿洲與豨巷,臺榭為之傾。吳王耀素甲,叱咤黃池盟。歸棲秦馀杭,始憶公孫情。伏劍五勝衣,千古為悲辛。迢遙長洲苑,忽與會稽并。范蠡鳥喙去,仲尼雅琴行。嗟此雞狗輩,功德非崢嶸。句踐亦巳矣,海內留空名。至今二君冢,春風野人耕。
自從麟閣云臺后,直到凌煙不乏人。唐突漢唐今日是,元勛唯有一師臣。向來群議幾紛紜,決策和戎斷若神。談笑之間了天下,誠方前古有何人。淮北淮南應戰場,只今春草飽牛羊。時平不假金湯固,淮水湯湯一葦航。圣皇日日侍庭闈,七十春秋自古稀。不是相公平國后,誰令六騩得南歸。晉公貌狀誰能畫,曹霸丹青與世殊。頭上進賢何足道,至尊書贊古來無。六龍齋潔疑圓壇,百辟奔趨列后先。華發都人驚未見,一門兩使并貂蟬。慶源袞袞益光華,聞道諸孫總稱家。活卻生靈千百萬,陰功天報的無差。不論南北與西東,道路歌謠觸處同。要識太平真面目,豐年長入頌聲中。年年臘尾慶生申,共祝槐庭過萬春。天使長生輔真主,人間不用說莊椿。殘生無似辱甄收,正作儒官已過優。只有望云朝夕念,恩波儻得下炎洲。
東吳山色家家月,南楚江聲浦浦風。
久知物化漫無歸,縱對新妍意已微。窈窕有魂依月窟,凄清無葉補云衣。秦淮歌舞消兵火,東岱巖巒足蕨薇。處處名園應寂寞,野娥好自耐芳菲。
負暄茶澹啜春山,花影搖眸歲又刪。皺面觀河還一笑,居然名突販傭間。
桃花紅似雨,莫是武陵家。洞中白鹿來,口中銜桃花。
蕭瑟北林聲,云如萬馬行。坐中高閣雨,天外幾峰晴。向浦帆光濕,依人燕羽輕。羅浮開一面,悽切未歸情。
高秋收穫時,星言向田墅。童稚俱在田,牛羊牧煙渚。四顧但荒山,澹泊寡儔侶。悠悠空自知,落落竟誰許。不有黃石公,誰可與共語。
暮魂煙步漾銀沙,?印印山山色霞。孝夏忠春諛地肺,友風子雨葬黃笳。焚多藥樹成尸瀝,筮得龍荒付鬼車。玉女投壺天一笑,美人倒影盼流霞。
我有水竹莊,甚近嵩之巔。是君歸休處,可以終天年。雖有提攜勞,不憂糧食錢。但恐主人心,疑我相釣竿。
正坐多知巧言語,終年羈紲在華堂。不如尺鴳藩籬畔,高下枋榆自在翔。
稍擬崆峒侶,玄衣惜未深。閑林風露夕,梅月送清音。
槐樹老如松,垂珠滴秋露。新長春風枝,剪卻前時蠹。何不如青草,遮我街前路。
眼前璧月照瓊枝,剪斷牢愁進一卮。記得風流江左字,破瓜時節酷裁詩。
德產精微偏海隅,誰知寸寶可亡虞。果聞晉國成功后,垂棘還同合浦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