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七首 其三十七
日正暄,春已暮,
落花片片隨流去。
拄杖枝頭一點紅,
馨香遍界無人顧。
日正暄,春已暮,
落花片片隨流去。
拄杖枝頭一點紅,
馨香遍界無人顧。
陽光正暖,春天已到暮時,片片落花隨著流水漂走。拄杖枝頭有一點紅色,香氣彌漫整個世界卻沒人留意。
暄:溫暖。
暮:晚,這里指春末。
馨香:香氣。
遍界:整個世界
此詩為偈頌詩,偈頌常用于表達禪理。創作時間與具體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是作者在暮春時節,有感于自然景象而借景表達對禪理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暮春落花等景象,傳達對美好消逝及無人識美的感慨,體現了禪意的思考。其以景入情,語言簡潔,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曾吟遍、南泠芳甸。翠陌朱堤,花深春淺。悄問東君,飛香飛絮寧無倦。都成塵夢,又屈指韶華晚。暗祝幾番風,莫誤蹙、紅英千片。繾綣。似千絲弱柳,未忍并刀剪斷。空山靈雨,更贏得、清宵凄婉。怎料量、酷月荒云,任無價、年華偷換。況天也無情,做作千秋恩怨。
山上濃云合,江南暴雨來。將歸林下嶺,中路遇風雷。心速灣猶遠,行遲伴屢催。舟師添系纜,兒女望人回。
冠履非疇昔,豐儀尚儼然。鳳池身拜日,鳩杖獨歸年。筆下啼山鬼,詩成泣蜀鵑。開元舊供奉,原是李青蓮。
時康難售賈生醫,諫鼓無聲對落暉。又報一年花信了,滿山鶗鴂送春歸。
茲樓當勝地,高望極崚嶒。欲睹青天色,還須上一層。
仕隱兩無望,蹉跎首自搔。閱人能識相,愛我屢揮毫。枌社聯吟久,蓬廬枉顧勞。九秋籬菊綻,相約醉醇醪。
衡茅勿云蔀,闖門當見天。孩提勿云小,宗祏當綿延。彌月拜舅姑,縞素登堂前。嗟哉老無子,仗爾娛暮年。爾孤不識父,呱呱淚如泉。
我有何能敢屈尊,也勞云水下柴門。溪亭此樂雖堪賞,薄酒山瓶也自溫。雪月滿前都若此,乾坤今果欲何言。無端點盡天幾妙,千古詩家一字恩。
宰官說法真無意,靜者尋僧若有期。白馬近傳支遁理,碧云曾擬惠休詩。泉深舊井疑龍伏,香溢空林覺鳥移。也為柴桑開酒禁,宗雷相對莫攢眉。
端如沃暑挽寒泉,手把清篇揖惠連。身際六龍催轉日,氣逾孤隼快橫天。狼潛野寨無宵警,吏戢山家有晏眠。一自楚臺相語后,矩洲誰數讀書年。
垂老飄零兩鬢華,重陽又復對黃花。明年決定謀歸去,免使禽猿有怨嗟。
一木猿應喜,三秋暑未徂。片時收逝魄,終歲倦艱虞。月到陰還碎,云過氣更殊。石能供臥枕,天地足蘧廬。
怕過盛暑天,日日火云赤。身在重樓巔,去天不盈尺。烈日當空來,欲避何能避。熱浪襲七竅,炎光走四壁。午時熱愈甚,斗室如烤炙。以水濮其間,瞬息晞無跡。妻兒相顧愁,坐臥皆不適。南望翠屏山,亦復烈日烈。中有田壟人,躬耕憩不得。念此皇然汗,轉側長嘆息。
蘆花風起雪平川,數畝荒洲倚廢蓮。小榜乍依沙子岸,驚禽忽破水條煙。閒移竹影莓苔地,坐愛溪文荇藻天。且與鷺鷗相伴著,平分僧月載歸船。
姚魏誰教混草萊,今朝老眼為君開。建安自有親衣缽,知道詩翁不姓梅。細知詩律析秋毫,況是天然筆力高。便好鋪張清廟頌,不須追逐楚人騷。新詩贈我繞朝鞭,敵手相逢一憮然。迦葉見花吾未解,靈均此秘子能傳。吊往文高古戰場,麗天星斗射寒芒。也知深奪曹劉氣,不用濃熏班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