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章樓聞越舸且別悵然二首
臨章樓畔唱歌頻,亂颯花枝記飲巡。定去揚州須說與,相憐還是故鄉人。
亂帆秋影半江樓,燕語滄涼傍客舟。便去揚州且明日,故鄉今夜有人留。
臨章樓畔唱歌頻,亂颯花枝記飲巡。定去揚州須說與,相憐還是故鄉人。
亂帆秋影半江樓,燕語滄涼傍客舟。便去揚州且明日,故鄉今夜有人留。
在臨章樓畔,歌聲頻繁響起,花枝在風中凌亂搖曳,還記得當時一起飲酒的場景。你若一定要去揚州,務必告訴那里的人,真正憐惜你的還是故鄉之人。秋日里,江上眾多帆船的影子映在半江的樓閣上,燕子的叫聲透著凄涼,在客船旁縈繞。你明天就要前往揚州了,而故鄉今夜還有人挽留你。
臨章樓: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當地一座有特色的樓閣。
飲巡:指依次飲酒,輪流敬酒。
相憐:相互憐惜、同情。
滄涼:同“蒼涼”,形容環境、聲音等凄涼冷落。
由于資料有限,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身處故鄉,友人即將前往揚州,在臨章樓畔分別時,詩人有感而發創作了這兩首詩。當時可能正值秋季,蕭瑟的秋景更增添了離別的傷感。
這兩首詩以離別為主題,主旨是表達對友人遠行的不舍和對故鄉情誼的重視。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將情感與秋景巧妙融合,語言質樸卻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古代詩詞中常見的離別題材創作風格。
通身無覓處,
遍界不曾藏。
閉目中秋坐,
卻笑月無光。
一雨驚秋播峭寒。吟蛩鬧似響奔灘。怎生消得夜漫漫。
喜看旗槍斟活水,旋拋珠玉走冰盤。長教舌本足清歡。
對語雕梁晝正長,輕明珠箔映容光。秋深送別憐沖雪,春晚歸來尚帶霜。化去玉釵逢舊侶,夢回寶墨又新妝。于飛誰是同心者?公子多情道姓張。
翠幕飄飖不可留,愛君庭院暫夷猶。自矜趙后輕身舞,誰念盧家少婦愁?霧縠冰綃看并美,泥融沙暖好同游。不知盼盼樓頭月,得似鸞簫到十洲。
處處堂簾斗麗華,誰云王謝是君家?并穿竹徑猶沾粉,同泊梅梁忽吐花。秋入苧衣肌骨冷,寒催社鼓路途賒。青樓更有懷人句,對爾重歌浪飐沙。
僮能去蓬藋,手自植葵萱。疊石就為砌,啟窗因當軒。
后先殊早晚,開斂共朝昏。長夏曷以度,幽花相與言。
落去梅堪裹,乍開臺更重。老懷非我獨,幽質為誰容。
短發簪猶惜,高軒詠可供。還愁早衰歇,無以慰疏慵。
故人渺天末,遺我一尺書。
書中復何言,但言久離居。
當時游子衣,貂裘敝無馀。
去日猶少壯,今已毛發疏。
卷書不能讀,隕涕沾衣裾。
誰家笛里返生香?
傾國風流解斷腸。
頭白傷春無限思,
不應此樹管興亡。
一夜不成寐,上方鐘又聞。
氣蒸叢薄雨,寒壓亂山云。
曉色侵眉冷,秋聲到耳分。
何妨學彌勒,禪飲坐微醺。
僻壤無春至,安知春已殘。
海云千里黑,塞雁一聲寒。
老去謀生拙,時危作客難。
直西是鄉路,日日出門看。
無情潮水聲嗚咽。夜夜鵑啼血。幾番芳訊問天涯。不道明朝、已是隔墻花。
夕陽送客咸陽道。休訝歸期早。銅溝新漲出宮墻。海便成田、容易莫栽桑。
詩成小見英雄手,
筆落能令風雨驚。
萬古言言有馀烈,
從今詞翰豈虛名。
沙路緣江曲,斜陽塞轎明。
晚花酣暈淺,平水笑窩輕。
喜蔭時休駕,疑昏屢問程。
誰家剛齊餅,味過八珍烹。
玉輦春云夢斷。翠幕紅酥香暖。莫更弄琵琶。有胡笳。
薄鬢紫貂斜亸。眉染冰綃愁鎖。何物似宮中。一聲鴻。
逢君傾蓋好,言別大江流。
意氣憐杯酒,山川換驛樓。
裁詩舊國夢,讀史白聞秋。
獨有閩南客,頻看雨后舟。
羊裘老子釣魚處,
開卷令人雙眼明。
未可匆匆便持去,
夜窗吾欲聽灘聲。
金風吹老鬢邊絲,如此良宵醉豈辭。莫說七襄天上事,早空杼柚有誰知?
漫道星橋徹夕行,漢津波浪恐難平。銀潢只見填烏鵲,壯士何年得洗兵?
針樓高處傍天墀,七孔穿成巧不移。但恐機絲虛夜月,昆明秋冷漢家池。